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现存最早、最完备的经典文献<黄帝内经>的作者,既往认为不是出自一人一时之手.观其内容,确以岐黄问答形式为主体,故有岐黄问答而作<内经>之说.结合中医学发展历史及汉字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该书虽非岐黄手著,其旨必有所授,且书名冠以黄帝,显为崇古依托.在其成编之前,定有祖述蓝本,而该祖述蓝本,当为战国后期著名医家岐伯所撰无疑.  相似文献   
2.
夏小军 《中医研究》2005,18(1):53-54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邪实正虚、虚实夹杂之证,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正虚为主.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分为邪毒炽盛、痰瘀互结,邪毒渐退、气阴两虚及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三型辨证施治,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肠虫证,在化虫的基础上,采用以“和”为法,调肝和脾,和解少阳,温脏安蛔,以自拟乌梅化虫汤为主方,并随证灵活化裁,疗效显著。在治疗中尤注意小儿少阳之体,调肝而不伤脾。  相似文献   
4.
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小儿泄泻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再障生血胶囊系列是本院在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有效中药汤剂、丸剂的基础上,经进一步优化组方,并经现代药物制备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胶囊剂,分再障滋补胶囊和再障温补胶囊两种。为探讨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笔者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73例CAA采用再障生血胶囊系列加康力龙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夏小军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18-1219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对于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候),这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治疗方法,这是‘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它是由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先创立并应用于临床。兹结合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学习,对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7.
夏小军 《新中医》2006,38(1):21-23
裴正学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席专家,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以治疗白血病有独到见解。现就其诊治白血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7个地区部分中医院12年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历回顾性研究,总结出影响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饮食嗜好、出血诱因、年份及节气、病种、证型等。掌握各种相关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影响的规律性,可以加强防患意识,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夏小军 《中医研究》2008,21(11):5-7
1源流 塞流、澄源、复旧,乃古人治疗崩漏之大法。崩之与漏,病势已有缓急之分,病性亦有虚实之别,且可相互转化,然总因冲任损伤,经血失固所致。欲治崩漏,首当调养冲任,镇注血海,以控制出血;之后究其根源,治其本根,以调整周期,乃治法之真谛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文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针灸疗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现代文献证据;通过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疲乏的古代文献证据;通过制定发放《针灸干预癌因性疲乏调查问卷》,收集针灸干预癌因性疲乏的现代一线专家经验。整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临床推荐方案。结果:现代文献共检索到225篇,其中中文文献141篇,英文文献84篇,经筛选,最终纳入14篇现代文献;古代医籍文献与之相关的条目共10项;临床专家问卷共收回52份。综合3方面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常用针刺、艾灸、穴位按压、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疗法;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太溪、合谷、中脘、百会、太冲、印堂、天枢。结论:综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推荐应用方案,强烈推荐使用针刺、艾灸、穴位按压等疗法;弱推荐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等疗法;推荐使用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太溪、合谷、中脘、内关、百会、太冲、印堂、天枢、神门等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