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猪解剖生理学特点对猪原位肝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 根据猪的解剖生理学特点,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进行猪原位肝移植(OLT)。结果 16只OLT术后存活14只,手术成功率87.5%,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电解质及体温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 猪原位肝移植过程中,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以及根据猪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改进和完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参附注射液对控制性低温家兔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的低温家兔模型,观察参附注射液在低温条件下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降温组以及参附Ⅰ组和参附Ⅱ组,每组10只.所有家兔经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作气管切开插管,然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后加深麻醉;参附Ⅰ组按1ml/kg参附注射液、参附Ⅱ组按2ml/kg参附注射液经0.9%生理盐水稀释至5ml静脉注入.降温组及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三个实验组采用体表降温法将体温降至25℃±1℃,维持3小时.持续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鼻咽及直肠温度;并于降温前、降温至25℃、复温开始、复温至36℃时各采动脉血2.5ml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照组不降温,但采血时间与实验组一致).结果:降温组在鼻咽温度从36℃降至25℃后,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及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与降温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两参附组在降至预定温度及低温持续过程中高、中、低切全血粘度及低切还原粘度升高的幅度比降温组低(P<0.05),而两参附组在降温复温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家兔因控制性低温引起的血液粘度的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103.
综述外周多巴胺受体类型、分布及作用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随着对腰背痛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的逐步提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腰背痛的口服药物治疗、注射治疗、麦肯基疗法、持续低剂量热裹法、手术治疗、动力固定系统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小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发性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体重18~22 g,雌雄不拘,分离脑底部Willis动脉环,经两步法酶消化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选取5个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于钳制电位为- 30 mV时记录加入56μmol/L异丙酚前后自发性瞬时外向钾电流,分析其幅度、频率、曲线下面积和时间半宽.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自发性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幅度、频率和曲线下面积升高(P<0.05或0.01),时间半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可激活小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发性瞬时外向钾电流,诱发血管平滑肌舒张.  相似文献   
106.
詹利 《重庆医药》2009,38(16):2093-209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科学领域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可直接导致神经元坏死、神经轴突中断、脊髓结构严重破坏。损伤后的微环境又有诸多不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因素,如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以及胶质疤痕和多种抑制再生的物质存在等。近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机制、病理生理及损伤后局部微环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元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运用于SCI的实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而转基因NSCs能克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移植后存活时间短等不足,使得人们对攻克SCI越来越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7.
两种麻醉方法对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异同。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腹部手术并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共30例。按麻醉方式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A)各15例。麻醉实施及围术期处理按常规进行,统一输液标准。所有病人分别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min、术毕(平均在麻醉后90min)、术后24h于肘静脉各采血4.5ml,毛细管法检测高切全血黏度(200s^-1)、低切全血黏度(3s^-1)、全血还原黏度(ηr)、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变形指数(EDI)、刚性指数(ERI)等。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期间两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ηr、ηp、EAI均明显降低(P〈0.05),GA组麻醉30min内指标降低已很明显,术毕时有所升高;EA组于麻醉30min以后各指标才明显降低,但术毕时仍在低水平维持。两组术后24h各指标即逐渐升高。GA组EDI在麻醉期间曾一度降低,术后24h下降明显(P〈0.05)。结论全身麻醉更快地使高血压病患者术中血液黏度指标降低,但硬膜外麻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效果较持久,且未发现围麻醉期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8.
雷贤英  刘英  甘辞海  唐显玲 《四川医学》2009,30(11):1711-1712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TT组)与强化组(IT组),两组均采用微量注射泵输入胰岛素,TT组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IT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观察两组使用呼吸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低血糖例数等情况。结果两组存活患者比较,IT组使用呼吸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治疗过程起着一定的干预因素,加快了脱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应用不同剂量的咪芬合剂镇静对患者意识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个不同剂量的咪芬合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给药后1、2、3、5、10、15、30、60min患者呼吸频率、SPO2、BIS、OAA/S等指标。结果:各组患者给药后呼吸频率、SPO2、BIS和OAA/S随咪芬合剂剂量增大而降低(P〈0.05),在静注各组咪芬合剂后2~15min是发生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的高危时段。结论:硬膜外麻醉下给予咪芬合剂镇静可使患者呼吸功能受到一定抑制,其程度与咪芬合剂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在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30例,BIS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在麻醉手术期间通过连续监测BIS、对照组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调节给药剂量调控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两组患者入室、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毕拔管时间、术后1、2 h麻醉恢复和简易智能评分.结果 麻醉诱导期BIS组丙泊酚用量、血压下降的程度、术中低血压发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简易智能状态(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总用量BIS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调控麻醉用药,可预防麻醉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