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周美艳 《当代医学》2016,(21):145-146
目的: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药物在中期引产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应用随机分配法将90例瘢痕子宫中期引产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给予对照组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治疗。结果研究组血清PGE、PGF-2α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3分以下比例与Bishop评分9分以上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患者中期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可有效终止妊娠,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即辣椒素受体,在吸入麻醉药恩氟醚(enflurane,Enf)和七氟醚(sevoflurane,Sev)镇痛效果中的作用. 方法 实验分热板法和扭体法两轮进行,每轮实验昆明小鼠120只,完全随机法按腹腔注射(热板法)或皮下注射(扭体法)不同试剂分为生理盐水组、Enf组、Sev组三大组,建立小鼠注射吸入麻醉药镇痛模型.每大组再根据鞘内注射溶媒或不同剂量辣椒素(2.5、5、10 ng)分为4个亚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剂量TRPV1激动剂辣椒素对Enf、Sev镇痛小鼠痛阈的影响. 结果 鞘内注射辣椒素2.5、5、10 ng对清醒小鼠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late test,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辣椒素2.5、5、10 ng可减少Enf、Sev镇痛小鼠HPPT(P<0.05),增加扭体反应次数[Enf组:(22±7)、(24±5)、(29±6)次比(16±6)次;Sev组:(21±6)、(23±7)、(28±4)次比(13±5)次](P<0.05). 结论 脊髓的TRPV1可能是吸入麻醉药Enf和Sev镇痛作用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七氟烷(Sev)产生肌松作用的主要部位。方法:将64只小鼠按基础抓力、体重,用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均分为鞘内(it)注射组和侧脑室(icv)注射组,每组再各分为人工脑脊液(aCSF)组(0.25μL·g-1)、Sev1组(0.25mg·g-1)、Sev2组(0.31mg·g-1)、Sev3组(0.39mg·g-1),每小组8只,给予相应药物,注射时间为10s,留针时间为15s,考察各组小鼠给药前和给药后5、10、15、20、25、30min的抓力变化。结果:与aCSF组比较,it和icv注射Sev各组小鼠抓力均减小,且注射Sev浓度越高小鼠抓力越小,其中Sev2组和Sev3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icv组比较,it组中的Sev2组、Sev3组小鼠抓力均显著减小(P<0.01)。结论:it和icv注射Sev后均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肌松作用,但相同剂量下it注射后作用更强,提示脊髓可能是Sev产生肌松作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θ频段的影响。方法采用QPEEG功率谱分析法观察家兔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前后δ、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各脑区在给药后30s、1、2、3、5、10min时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大,而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与基础值波幅相比,给药后波幅明显增高。结论戊巴比妥钠能够增大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θ频段功率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NCS-382对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CS-382(γ-羟基丁酸受体阻断剂)对异氟烷(Iso)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催醒实验中,建立小鼠Ios催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NCS-382组,观察侧脑室注射NCS-382对小鼠睡眠时间(ST)的影响;热板、扭体实验中,分清醒组和Iso镇痛组,每组再分为对照亚组和不同浓度NCS-382亚组,观察鞘内注射NCS-382对小鼠热板法痛阈(HTTP)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催醒实验中,侧脑室注射115、23、4.6、2.3、1.15 μg NCS-382能够缩短异氟烷催眠小鼠的ST(P值均<0.01),0.92、0.184、0.036 8 μgNCS-382对异氟烷催眠小鼠的ST影响不大;热板、扭体实验中,115、4.6、0.184μg NCS-382对清醒小鼠和异氟烷镇痛小鼠的HTTP、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结论 γ-羟基丁酸受体可能是Iso催眠作用的靶位之一,而非镇痛作用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对氯胺酮镇痛、催眠作用及其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 4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S+NS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4.5 mg/kg+0.9%氯化钠溶液0.04 mg/10g)、K+NS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0 mg/kg+0.9%氯化钠溶液0.15 mL/10 g)、S+K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4.5 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20 mg/kg),每组10只.采用小鼠热板法、热甩尾法及扭体法观察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盐酸氯胺酮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同样给药方法,盐酸氯胺酮剂量增至60 mg/kg,观察氢溴酸东莨菪碱对氯胺酮小鼠催眠作用的影响.尾静脉注射4.5 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3 min后,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采用序贯法测定和研究东莨菪碱对小鼠氯胺酮LD50的影响作用并计算95%可信区间(CI).结果 热板法、甩尾法实验中,S+NS组与空白组间5、10、20、30 min时的HPP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两组在5、10 min时的HPPT均显著低于S+K组(P值分别<0.05、0.01).扭体法实验中,空白组、S+NS、K+NS的扭体次数分别为(56±11)、(60±6)、(33±5)次,均显著高于S+K组的(8±5)次(P值均<0.01).催眠实验中,S+NS组与空白组的潜伏期、睡眠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空白组、S+NS组相比,S+K组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值均<0.01),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值均<0.01).NS+K组的LD50、95%CI分别为259.9、195.7~345.5 mg/kg,S+K组的LD50、95%CI分别为320.1、214.1~478.0 mg/kg,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增强氯胺酮的镇痛、催眠作用并且不增加其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小鼠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比较七氟烷乳剂和异氟烷乳剂的催眠效果及其毒性。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七氟烷乳剂ED50组和LD50组,异氟烷乳剂ED50组和LD50组。采用序贯实验法测定两药小鼠催眠ED50和LD50。结果七氟烷乳剂催眠小鼠ED50为214.3mg/kg,异氟烷乳剂ED50为176.7mg/kg(P〉0.05);两药LD50分别为403.7和306.9mg/kg(P〈0.05)。结论七氟烷乳剂的催眠效价强度以及毒性均低于异氟烷乳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羟丁酸钠对局麻药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惊厥ED50、LD50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生理盐水组预先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羟丁酸钠组预先注射羟丁酸钠200mg·kg-1,20min后再注射等比浓度局麻药,用序贯法测惊厥ED50、LD50。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羟丁酸钠组3种局麻药的惊厥ED50、LD50均增高(P<0.05,P<0.01)。结论:羟丁酸钠预先给药能降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片类镇痛药物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无痛结肠镜静脉麻醉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每组60例。2组均先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缓慢静脉推注,然后地佐辛组缓慢推注地佐辛5.0~7.5 mg,芬太尼组缓慢推注芬太尼0.05~0.1 mg,在患者麻醉至Ramsay镇静分级4级后行结肠镜检查。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0、20、30分钟)进行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监测记录检查时间、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安静顺利完成检查,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呼吸抑制、呼吸停止及心搏骤停等不良反应。患者术后无明显不良记忆,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术后各时间点(术后第10 、20、30 min分钟)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0.6 比1.3±0.5,t=-0.667;1.1±0.3比1.0±0.7,t=0.685,1.0±0.2比1.0±0.3;t=-0.377](均P〉 0.05)。但地佐辛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7%,7/60)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的26.7%(18/60)(P〈0.05),芬太尼组患者发生呛咳1例。结论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用于无痛结肠镜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跳前再灌注时不同压力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高压组和低压组,每组20例。术前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畸形种类、心胸比率及射血分数(EF)无明显区别。两组在升主动脉开放前经主动脉根部灌注36℃氧合血,高压组(A组)灌注压力为12KPa,低压组(B组)灌注压为6KPa,灌注量总量均为20ml/kg。分别于麻醉诱导及术后24h 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并记录停机时、手术结束后2h和手术结束后24h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低压组于术后24h时点CK-MB及cTnI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跳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复跳用较低压力灌注,有助于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及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