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石香薷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挥发油提取量与提取时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石香薷挥发油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石香薷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将药材浸泡1小时后,用10倍量水提取4小时;优化条件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为:ln(Vs-V)=-0.9348t+0.4073(r=-0.9958)。结论:在所选的条件范围内,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加水倍量对提取效果则无显著影响。所得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较好地表达了挥发油提取得率和提取时间的关系,可用于指导石香薷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工程放大和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2.
MSCT和MRI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鹏  许乙凯  吴元魁  周文兰   《放射学实践》2010,25(3):323-32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中经手术、肝脏活检及胆管造影证实出现并发症病例的CT、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及MRI显示门脉主干吻合口狭窄2例,肝动脉狭窄3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MRI显示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CT显示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移植排异反应3例,肝移植术后肝内其它并发症4例,包括肝脓肿1例、肝胆管炎2例和肝局灶性坏死1例,其它系统并发症7例。结论:CT和MRI能发现大部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是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灶检测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13例初诊和2例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F-FDG异常浓聚为阳性。^18F-FDG摄取采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定量。所有受检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统计学比较用t检验。结果(1)1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均为阳性。11例鼻型患者中,10例PET/CT于鼻腔或鼻咽部探测到肿瘤病灶,且6例突出鼻腔外侵及鼻旁周围组织,7例PET/CT显像于鼻腔外发现1处或多处淋巴瘤受侵病灶。4例非鼻型患者,PET/CT于鼻腔外发现多部位肿瘤侵犯。鼻内、鼻外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2.42±9.25和9.54±7.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2)15例中有2例显像前不明原因发热者在PET/CT引导下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3例诊断已明确者,7例PET/CT发现更多淋巴瘤病灶,6例因PET/CT检查改变分期。Ⅰ~Ⅱ期患者的SUVmax;稍低于Ⅲ~Ⅳ期者,分别为8.44±5.56和10.32±7.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7,P〉0.05)。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病灶呈^18F-FDG高摄取;在其病灶检测和分期方面,PET/CT显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淋巴瘤(PIL)的18F-氟代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月间 23例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对病灶的分布、形态、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23例 PI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主要病理学类型,分别占47.8%和43.4%。回肠、 回盲部及升结肠为PIL常见发病部位,共占57.0%。所有42个肠道病灶均呈18F-FDG浓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5.2±8.1 (3.6~33.7),其中DLBCL组与EATL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P=0.073)。肠壁呈弥漫性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厚 是PIL 肠道病灶的主要形态学表现,DLBCL组与EATL 组在肠道病灶形态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514)。 26.2%的患者存在病灶处肠腔瘤样扩张,DLBCL组其发生率高于EATL组(χ2=8.101,P=0.004)。56.5%患者存在腹部淋巴结侵 犯,30.4%见少量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肠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上具有一定特点,同时,18F-FDG PET/CT是检测原 发性肠淋巴瘤的肠内外病灶并显示该病影像学征象的灵敏影像学技术,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共行PET/CT检查150例次,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法(SUVave),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半年以上。结果:112例患者中,16例存在肿瘤复发和转移,PET/CT诊断残胃复发的灵敏度为81.2%,特异性100%,准确性97.3%。复发病灶SUVave为4.4±1.2,吻合口炎性病灶SUVave为2.6±0.5,两者差异显著(t=3.9370,P=0.0005)。PET/CT诊断胃癌术后肿瘤转移的灵敏度94.1%、特异性96.7%和准确性95.5%。26例行两次以上PET/CT检查,第一次PET/CT检查发现复发或转移15例,经放化疗后6例PET显像示病情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均存活;9例治疗后PET显像示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新病灶,患者存活时间为3个月至1年。结论: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并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已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宫颈癌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患者行腹部或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其中初诊者30例(宫颈良性病变11例,宫颈癌19例),宫颈癌治疗后58例.病灶根据病理检查、多种影像诊断技术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3年.结果 30例初诊者中,PET/CT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7/19,10/11和27/30(90.0%).58例治疗后患者中,11例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PET/CT诊断肿瘤复发、残余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11,47/47(100.0%)和57/58(98.3%).41例有肿瘤转移,PET/CT诊断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7%,88.9%和90.9%;转移灶以盆腹腔淋巴结为主,39.0%有盆腔淋巴结转移,27.3%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ET/CT发现26.8%病灶直径<1.0cm.28.6%(22/77)的患者PET/CT发现腹腔外远处转移灶.18例输尿管梗阻患者中,16例PET/CT发现为肿瘤侵犯压迫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远处转移灶和小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可使临床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周文兰 《中国校医》2002,16(6):570-570
江苏省盐城市虽地处苏北 ,经济较发达 ,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但群众对龋病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为了解市区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 ,我院于 2 0 0 0年 4月~ 6月对盐城市市区 12所幼儿园 2 5 42名儿童的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受检对象均来自于盐城市区 ,共 2 5 42名 ,年龄 3~ 8岁 ,分为 6个年龄组 ,龋病诊断按WHO规定标准进行 ,调查者为口腔医生 ,经统一标准化训练 ,以防误差。口腔检查用平面口镜和牙科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需治疗者给其家长通知单预约就诊。2 结果表 1显示 2 5 42名儿童乳牙平均患龋率 68.0 9% ,龋均为3 …  相似文献   
19.
周文兰 《河北医学》2002,8(10):922-923
本文采用甲硝唑粉剂加变异干髓疗法以及单一变异干髓疗法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 ,从 1998年 3月至2 0 0 0年 10月治疗 99例 ,患牙 14 5颗 ,经过二年多的临床治疗对照观察 ,按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1] ,总有效率达 96 .10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性 30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4~ 10岁 ,平均年龄 7.5岁 ,患牙 77颗 (4颗瘘道型 ) ,第一乳磨牙 36颗 ,第二乳磨牙 4 1颗 ;对照组男性 2 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4~ 10岁 ,平均年龄 7.6岁 ,患牙 6 8颗(3颗瘘道型 ) ,第一乳磨牙 32颗 ,第二乳磨牙 36颗。1.2 病例选择 :牙…  相似文献   
20.
开颅手术时 ,术者须在开部操作 ,通常术者一手拿吸引器 ,一手持双极电凝 ,双肘没有支撑点 ,时间一长 ,术者就感到颈肩、双臂疲乏、酸软。为此 ,特制一支手架 ,经临床实践证明 ,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1 制作与使用。1 1 支手架由支手板、升降杆、升降固定旋扭、立柱、底座构成 (见图 1)。1 2 支手板由长 5 0cm、宽 18cm、厚 0 6cm的不锈钢板做成 ,将其一面的中心焊接在直径为 1 7cm ,的升降杆上。1 3 立柱长为 70cm ,内径为 2 0cm的不锈钢柱构成。1 4 底座形似“圆盘”状 ,直径为 2 6cm ,厚为1 2cm的不锈钢板。1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