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蚊体内疟原虫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是传播人类疾病的最重要的媒介节肢动物,能够传播多种人类疾病,如疟疾、丝虫病及多种病毒性疾病。对蚊媒体内疟原虫的检测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监测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将对蚊体内疟原虫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镜检测对蚊体内疟虫的检查一直是通...  相似文献   
42.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DNA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佐剂对照组吸血后蜱消化细胞DNA倍体数显著增大,第5天DNA平均倍体数可达68C,峰值达118C,≥5C细胞达34%。5天后所有消化细胞均≥5C。中华硬蜱叮咬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中肠消化细胞DNA量血餐后不能有效地增加。影响程度依次为柱层析105KD纯化抗原组、中肠抗原组、唾液腺抗原组、全虫抗原组和卵抗原接种组。除卵抗原组外,其它各免疫组平均DNA均<5C,≥5C的细胞数<17%,峰值<7C,且各时期均可见数量不等的2C和3-4C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相关的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导致中华硬蜱吸血后中肠消化细胞DNA在血液消化过程中的正常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其机理可能与DNA合成受阻及消化细胞破坏有关。本实验的五个免疫接种组中以纯化抗原接种组作用最强,在选择制作抗蜱疫苗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以云南西部室内及彀外农耕地生境25种,2536只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所组成的混杂样本所对应的体表革螨群落训依据,推导,建立了适于特定生境区域多种小兽,(混杂样本)体表革螨群落总物数估测的数学模型。St=Sb+Nb.S′e/Na+Nb(Sb/Nb-Sa/Na)式中St待测的多种小兽(混杂样本)体表革螨群落的总物种数,Na,Sa和S′e分别为混杂样本中数量最多的小兽宿主数,其体表表实际所获革螨种数以及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吡咯二硫氨基甲酸脂(PDTC)作为NF-κB核转录因子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即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ATSN)系膜细胞(MC)凋亡、坏死及增生病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兔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复制大鼠ATSN模型,并将大鼠设为3组,即ATSN模型组、ATSN PDTC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40min、24h和7d分别取各组大鼠肾皮质切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方法检查其肾小球内NF-κBp65的表达和MC凋亡、坏死及增生病变。结果:ATSN模型组实验40min时肾小球内NF-κBp65即开始表达,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24h表达进一步增多,第7d时达到较高水平。而ATSN PDTC处理组7d时,不仅肾内NF-κBp65的表达明显低于ATSN模型组,且肾小球MC的增生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分泌也低于ATSN模型组,但用PDTC处理对ATSN大鼠其早期(40min及24h)MC的病变无抑制效应。结论: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ATSN大鼠的肾小球继发增生病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检测蚊体内间日疟原虫DNA。方法 以疟原虫SSurRNA为模板 ,采用套式PCR扩增间日疟原虫特异性 12 1bp片段。结果 在实验感染蚊中 ,套式PCR可检测到低至 3个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DNA或 10 0只蚊中的一只阳性蚊 ,而其它 3种人疟原虫或正常蚊DNA未扩增出条带。结论 套式P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表明 ,该方法在检测蚊体内少量疟原虫感染时 ,比DNA探针或直接PCR具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46.
通过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高效灭蟑喷雾剂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具有很好的击倒作用和杀灭能力,其KT50为7.0~8.5min,24h的死亡率达100%;对两种蟑螂在3种载体上具有很长的残留药效;经贮存试验结果表明,其制剂性能稳定。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交通工具、饭店厨房及仓库等场所一次性处理,蟑螂密度能降低87.3~100%。试验还表明该制剂对蚊蝇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4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微小按蚊(广义)卵、二龄和四龄幼虫、蛹及雌性成虫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微小按蚊(广义)不同发育期蛋白质等电点pH值,卵、幼虫、蛹和成虫显带区在pH4.1~9.5,其中在酸性区显带最多,碱性次之;酯酶同工酶等电点pH值显带区在pH4.2~7.8,其中酸性区显带最多,中性次之。并对微小按蚊复合体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对中华按蚊幼虫唾腺多线染色体的制备方法予以改良:解剖液为15%冰醋酸,固定液为45%冰醋酸及醋酸乳酸混合液(1∶1),调整了固定和染色时间。经上述改进,染色体伸展,显带效果均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摸清江苏部分地区性病病原体在性病感染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搜集的532例性病患者进行性病病原体分离和分类统计。结果:532例性病患者中单一病原体感染占68.42%,合并2种和3种感染的各占27.07%和4.51%,20-39岁年龄段发病较多,占84.96%,中学文化层次人群占69.36%,职业分布以个体户和工人较高,占52.82%,结论:江苏部分地区性病患者以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并存,性病感染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50.
血吸虫病鼠治疗前后对SEA的抗体应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蛋白质印渍技术(western blot)分析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治疗前后对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抗体应答变化,结果表明:在治后剖杀无虫或只检获雄虫的小鼠血清,对SEA组分蛋白的识别谱型与相应鼠的治前血清相比,或是显色带明显减少,或是针对雌虫和/或虫卵的部分抗原组分先行消失,尤以分子量分布在95~111KD范围的抗原组分明显;如剖杀时仍检获雌雄合抱虫体的,其识别谱型与治前相同。提示化疗后,宿主血清对雌虫和/或虫卵相关抗原的识别带的消失似可作为化疗效果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