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孕妇分娩结局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间2 181例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产前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后,对两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率分别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率20.96%、助产率12.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83%和15.95%,而顺产率(66.32%)则高于对照组(26.22%),实验组在分娩24小时后的平均出血量为(244.25±82.84)mL,新生儿窒息率为4.56%,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397.92±58.75)mL,新生儿窒息率10.09%.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对促进分娩良好的结局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2.
657例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东山区已婚妇女妇科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妇女生殖健康决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57例已婚妇女进行妇科常见病的检查,以及对影响妇科病的有关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妇科病患病率为42.6%,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37.8%,其中宫颈炎患病率为33.6%。妇女对有关生殖道感染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知识较为缺乏。单因素分析妇科病与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目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方式、人工流产史等。结论该区妇科病患病率为42.6%,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37.8%,高年龄、良好的医疗保障制度、无人工流产史为妇科病的保护因素;而育龄期性生活活跃、无医疗保障、低收入妇女以及多次人工流产是妇科病的危险因素。深入开展生殖保健的健康教育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3.
妇女伤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害(包括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阐述了近年来妇女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妇女伤害提出了预防干预措施,为开展妇女伤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背景:采用多项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分析方法。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在子宫内低水平铅暴露状态下,新生儿胎粪铅含量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多种因素及敏感性。 设计:以新生儿神经行为总评分作为因变量,以问卷中的影响因素及脐血铅、胎粪铅等24项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多项有序分类反应型变量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在P=0.10水平筛选出相应的影响因素。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病流行病学实验室,中国第一冶金建筑总公司职工医院。 对象:随机选择武汉市新型工业区的青山区一冶职工医院妇产科1999—01/10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103例作为观察对象.家属同意参加课题研究并填写问卷调查,提供新生儿胎粪,按时进行新生儿测试。 方法:①在新生儿断脐前采取脐血5mL。于-4℃的冰箱中冷藏保存。收集出生24h内的胎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脐血铅与胎粪铅的含量。②新生儿神经行为的检查:采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检查法于分娩第3天进行检查。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产妇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可能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其他因素,共22项。③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有影响的家庭、社会、环境、健康状况以及脐血铅含量、胎粪铅含量共24个变量(其中含2个亚变量)作自变量,以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反应变量,筛选出相应的影响因素。 主要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因素。 结果:103例新生儿进入结果分析。孕周、孕期服药月份、血红蛋白、孕期情绪、胎粪铅、孕期服药6项因素选入模型。 结论: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受多项因素的影响。孕期营养状况好、孕周长、孕期情绪好有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孕期服药不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尤其是妊娠早期用药。胎粪铅含量增高将不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  相似文献   
65.
骨折(Fracture)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属于意外伤害的一种表现 ,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然而,到目前为止, 关于骨折对女性身心健康危害的研 究甚少。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女性骨折发生的特点及分布,为促进和维护女性身心健康,制定 有效的预防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1994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 日因骨折收住于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5~70岁的全部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共抽取826人。合格率100%。 1.2 调查内容 年龄、职业及经济特征等;骨折 的发生情况、时间、地点、部位、严重程度、转归等。 1.3 资料来源 数据均在各阶段进行了质量控制,患者病历 由同 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案管理室提供,骨折均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诊断,过 录病历均以出院诊断为准。病人病历完整,各类项目记录清楚完善。 1.4 资料获取方法 通过计算机抽取符合研究要求的全部病 历,然后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按照预选设计的调查表中的各项要求,从抽取的病历中依次逐 项地填写调查表。 1.5 统计分析 用SAS 6.12统计软件统计。  相似文献   
66.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密功。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能影响儿童个体或群体健康的所有因素:生理的、生物的、社会文化的和经济的等。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学界的一个基本过程,动物种系由于其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然淘汰,不断进化。对于人类,人们可以改造环境,使环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不是由环境来决定人类基因的命运。许多环境因素是可以人为地进行控制和改变,如居室、营养和卫生条件等;而另一些包括污染和城市化是偶  相似文献   
67.
1986年7月至1987年6月,对湖北省麻城示范县308例0~5岁急性腹泻婴幼儿和185名同龄健康婴幼儿粪便作了病原体检测。结果发现,腹泻儿粪便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1.7%,健康儿为18.4%。前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志贺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8.5%、15.9%和12.3%,后者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6.5%和4.9%。冬春季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而夏秋季志贺菌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68.
影响新生儿听定向反应及其附加分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定向反应及其附加分的多种环境因素及敏感性。方法 随机选取武汉市某医院妇产科1999年1-10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03例,测定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并疏集有关影响因素,同时测定新生儿脐血铅和胎粪铅含量。分别以新生儿非生物听定向反应评分及非生物听定向反应附加评分作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及脐血铅,胎粪铅等24项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多项有序分类反应型变量的logistic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在P=0.10水平筛选出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家庭人口数,孕期感染及孕期感染月份3项因素选入影响新生儿非生物听定向反应评分的模型,孕期情绪,孕期服药,新生儿性别,孕期感染,孕期感染月份,孕周,胎粪铅等7项因素选入影响新生儿非生物听定向反应附加评分的模型。结论 孕周长、女性新生儿,孕期情绪好有利于新生儿非生物听定向反应附加评分的发育,孕期早期感染,孕期服药,高胎粪铅水平不利于新生儿非生物听定向反应附加评分的发育。  相似文献   
69.
采用方差分析所使用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技术,为大样本情况下率(比)提出一种多重假设检验方法。其思想为:首先计算所有对子的u检验统计量,然后指出其u值超出以u检验个数调整的合适显著性概率百分点者为显著性差异对。为了改善正态近似性,用自然对数尺度来构造成对u检验统计量。  相似文献   
70.
对武汉市城区围产儿死亡进行整群抽样,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27例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前四位死因依次为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早产、难产与产伤,累计占全部围产儿死亡的68.5%。通过单因素分析、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围产儿死亡危险因素为孕周、出生体重、产前检查异常、孕晚期性生活、重度妊高征、产次及孕期增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