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2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为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文从HFRS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原则以及各期的治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2.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ARS治疗重型肝炎16例作为治疗组,21例重型肝炎采用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损害相匹配,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预后及单次MARS治疗前后病人的精神、食纳、肝性脑病、平均动脉压、重要生化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预后有明显差别,治疗组存活率62.5%(10/16),较对照组38%(8/21)明显提高,单次治疗前后肝性脑病均不同程度改善,平均动脉压上升,血清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尿素氮明显下降。结论应用MARS治疗能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病人的存活率,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清除病人体内的有毒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索、NO、肿瘤坏死因子及血氨等,从而减轻肝细胞的坏死,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是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因素,为改善患者QOL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F-36量表测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QOL,Morisky量表测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因素。结果 3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271例(75.91%)为已婚患者,107例(29.97%)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63例(45.66%)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5 000元,家庭成员中有患乙型肝炎者138例(38.66%),吸烟患者198例(55.46%),喝酒患者150例(42.0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2.15±1.29)分。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受教育水平、患病时间、是否住院、是否饮酒和服药依从性6个方面,其中年龄、饮酒、乙型肝炎患病时间和既往住院史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消极因素,受教育水平和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积极因素。结论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可以帮助患者改善QOL。  相似文献   
24.
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 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 ( 16例 )和对照组 ( 14例 )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随访时每周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为5 6.2 5 % ( 9/16) ,对照组存活率为 2 1.43 % ( 3 /14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117,P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随访第 2周时ALT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TA升高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AST、ALB、A/G、TCHO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动态检测TBil,在治疗第 1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4)。结论 Tαl能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存活率 ,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异常的致病因素。方法:对115例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ALT高峰期)及肝功恢复后期(ALT恢复正常)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35例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患者,38例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及42例急性乙型非黄疸型肝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8.67%、31.58%及26.19%。肝功恢复后检查心电图,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的改变与病毒的直接侵犯心肌、电解质紊乱及继发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过程中对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例重症肝炎均采用MARS人工肝治疗,每次治疗8h,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72h各取肝素抗凝血15mL,分离单核细胞,脂多糖(LPS)(10μg/mL)刺激12h,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测定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抗原呈递功能(流式细胞仪),同时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血浆各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单核细胞分泌功能:MARS人工肝治疗前,重症肝炎病人单核细胞分泌功能升高,MARS人工肝治疗后,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6、IL-10减少。②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与正常人相比较,重症肝炎病人抗原呈递功能下降,MARS人工肝治疗后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明显改善。③应用MARS人工肝治疗后,血浆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①应用MARS人工肝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肝炎的免疫功能紊乱。②单核细胞表达HLA-DR及血浆TNF-α、IL-6、IL-10水平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③接受MARS人工肝治疗的时间及其间隔时间是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7.
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各型肝炎患者血、尿中hEGF,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除慢性迁延型肝炎外,各型肝炎急性期血、尿hEGF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尤以重症肝炎组升高最著。随着肝炎病情的恢复,血、尿hEGF含量逐渐下降。提示了血、尿hEGF含量的变化,对病毒性肝炎病情的监测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8.
47例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有:(1)全部病例皆有输血或血制品的历史;(2)潜伏期短;(3)临床经过较轻,亚临床感染者多见,主要表现为ALT轻度升高而无明显肝炎症状和体征S;(4)发展为慢性者比例较高;(5)输血后丙型肝炎除和输血量有关外,与输血份数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9.
抗HCV及HCV-RNA是目前丙型肝炎常用的方法,本文用PCR方法及第二代ELISA试剂动态观察100例疑诊内型肝炎患者HCV-RNA及抗HCV,结果显示,上述两种仍为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方法,同时发现动态观察可避免因抗HCV产生较晚,HCV-RNA在血液中的阶段性及病毒基因变异对诊断的影响,从而提高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30.
<正> 目前,乙型肝炎在我国已广为流行,母婴传播是其重要传染方式之一.孕妇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 V)者约5~10%,其婴儿受染为20~50%,当孕妇同时HBe Ag阳性时,则传播率更高,可达86.5%~100%~〔1、2〕.我们从1986年2月起,对门诊HBsAg阳性孕妇注意了监测,为HBV母婴传播的防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