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31.
磺胺嘧啶银在烧伤肉芽创面植皮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例烧伤肉芽创面行游离皮片移植,术前均使用磺胺嘧啶银行创面换药,术后均无创面感染,移植皮片存活良好21例,2例边缘部分坏死。这提示术前采用磺胺嘧啶银处理肉芽创面,能很好地减少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创面感染,提高皮片存活率。  相似文献   
32.
153Sm-EDTMP吸收剂量的MonteCarlo和MIRD算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为例,分别用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MC)和MIRD方法计算153Sm-EDTMP治疗后病灶和骨髓等靶器官的吸收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之不同.方法基于病人时序性SPECT/CT扫描和累积尿液的放射性测定,利用优化的MC EGS4程序和MIRD方法分别计算病灶和其他靶器官的吸收剂量.结果MC EGS4法计算结果提示病灶内剂量分布不均匀.患者注射153Sm-EDTMP 33.6×37 MBq,左髂骨转移病灶最高吸收剂量约为5.6 Gy,病灶边缘的吸收剂量为2.0 Gy,以病灶区最高剂量点为参考点,则椎体、皮质、骨髓、脊髓和盆腔组织仅相当于最高剂量的37%、12%、13%、21%和2%;MIRD方法的计算数据仅能粗略提示全身红骨髓吸收剂量,为2.39 Gy.结论MC EGS4方法能准确计算病灶、骨髓和其他靶器官的内照射吸收剂量,故可以真正指导核素临床治疗;而MIRD仅能大致评估153Sm-EDTMP的骨髓毒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肝素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定量使用肝素,并保持肝素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乳酸、D-二聚体、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28d病死率差异。结果APACHE—Ⅱ评分、乳酸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8d死亡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肝素化治疗脓毒症可以逆转患者休克的进程,提高28d存活率。  相似文献   
34.
1例31岁双眼屈光不正女性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第4天, 右眼出现角膜边缘基质弧形浸润灶, 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0.3%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并佩戴角膜绷带镜, 排除细菌感染后, 于角膜病灶旁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 症状缓解, 角膜病灶消退。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COPD 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无创呼吸通气治疗,并给予观察组(30例)LMWH治疗15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结果 LMWH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凝状态纠正,纤溶功能上调;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观察组vs对照组为6.67%(2/30)vs2%(6/3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OPD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LMWH,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王江挺  刘小伟  岑镇波  唐礼江 《浙江医学》2017,39(17):1428-143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羟苯磺酸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急诊PCI治疗的164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指南规定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术后当日予以羟苯磺酸钙500mg/次,3次/d,连续应用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2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其释放的峰值曲线下面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超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术前及术后多个时间点检测血清N端B型利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DI)和血小板聚集率等。结果术后两组CK-MB、cTNI峰值及其释放的峰值曲线下面积无差别。术后3个月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6MW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T-proBNP、hs-CRP、ET-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STEMI患者在PCI术后应用羟苯磺酸钙虽短时间内并不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3个月后能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羟苯磺酸钙通过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性能,进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抑制STEMI区域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该药可作为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的辅助用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对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浙江医院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34例患者影像资料。将同一血管、无分支汇入段、紧贴心包腔结构(血管中膜距心包腔≤1mm),且斑块负荷最大帧影像归为组一,并依据毗邻心包腔的关系分为心包腔组(P组)和心肌面组(M组);非紧贴心包腔结构且斑块负荷最大帧影像归为组二,并依据毗邻心包腔的关系分为心包腔组(O组)和心肌面组(I组)。分别测定各组斑块面积。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图像中血管相应位置,分别测量心包腔侧和心肌面侧的EAT厚度。结果组一中,P组斑块面积小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二中,O组斑块面积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一P组EAT厚度小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二O组EAT厚度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分支汇入段,斑块分布易受心外膜脂肪组织影响。  相似文献   
38.
崔丽  赵树娟  刘小伟 《中外医疗》2008,27(22):87-87
结合口腔修复学的教学特点,认为采用CAI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文章同时说明了CAI课件可以优化教学空间,完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TMZ)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R)的保护作用。方法 266例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132例)和对照组(134例)。曲美他嗪组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 mg),术后继续应用曲美他嗪(20 mg,3/d)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分级和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grade, TMPG)。术后24 h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PCI术中血流达到TIMI-3级和TMPG-3级例数较多,术后24 h心肌酶TNI[(17.04±1.71)ng/ml vs(14.39±1.42)ng/ml,P=0.001]、CKMB[(90.32±9.26)U/L vs (82.55±8.04)U/L,P=0.001]较显著降低。PCI术后3个月,曲美他嗪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54.81±3.27)%比(52.26±2.55)%,P=0.001]。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曲美他嗪能降低PCI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应用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远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建立二维剂量精确重建模型并验证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IMAT)剂量,与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 采用EPID进行VIMAT的二维剂量验证,基于卷积、反卷积以及修正函数建立二维剂量重建模型。通过电离室测量的离轴比剂量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计算模型参数。对 12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VIMAT计划用电离室测量中心点剂量,采用其他平面剂量测量工具测量相应平面剂量分布。所有工具测量深度均设置为10 cm,并采用γ分析法比较测量结果。结果 对中心点绝对剂量,EPID与电离室测量结果偏差<1.5%。对平面剂量,2%2 mm标准下EPID与Seven29、Matrixx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9%、99.8%,3%3 mm标准下EPID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的平均γ通过率为99.9%。结论 基于EPID建立的二维剂量重建模型能很好地用于调强放疗二维剂量验证工作,今后将考虑将该模型拓展到均匀模体的三维剂量验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