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目的:在已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特异诊断意义的胃电图诊断标准。方法:分别以国内现行胃电图参考诊断标准和自拟的胃电图特异性波形诊断标准,比较了几种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胃电图诊断结果与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率。结果:以胃电图中高耸快波为胃溃疡,以载棘高耸快波为十二指肠溃疡,以平缓波为Ⅰ型胃癌,以孤立高波为Ⅱ型胃癌的参考诊断标准,与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率高于现行胃电图参考诊断标准的诊断结果。结论:以胃电图特异性波形作为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参考诊断标准优于国内现行标准,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在临床活动中,医护人员在获得患者的体温数据后,还常常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患者24小耐的体温曲线。发热病人体温曲线的形状就叫热型.由于各种发热性疾病可表现为不同的热型,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热型还可以改变,且这些表现与改变往往具有某种规律性.因而了解患者的热型.将对医护人员判断疾病的性质,把握疾病的演变及转归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3.
既然发热是人体常见的重要体征,体温的测量也就自然成为我们经常采用的临床诊察手段之一,但你知道我们在测量体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  相似文献   
24.
人为何会发热(发热系列谈之一)中国医科大学体温研究室冯甲棣发热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机体在细菌、病毒等致热因素(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升高,超出正常波动范围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热最常见于肺炎、麻疹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见于心肌梗塞、恶性肿瘤、放射线照射等引起的...  相似文献   
25.
乡村医生教学辅导系列讲座(十)生理学学习辅导(八)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110001)冯甲棣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功能【问题1】何谓能量代谢?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什么?【解答】说到能量代谢,人们或许会感到有点陌生。其实,说起来,其道理也很简单:汽...  相似文献   
26.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近年发现的重要信息分子。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llthaSe,NOS)是NO合成的关键酶,NO主要由NOS合成和释放。NOS分为两类3型同工酶,包括脑型(Ⅰ型)和内皮细胞型(Ⅲ型)同工酶,它们属于结构型NOS(constitutive,cNOS),Ⅱ型NOS属于诱导型NOS(induce,iNOS),广泛分布于脑组织、巨噬细胞、血管内皮以及外周神经组织的神经元中。近年来,已发现内毒素能诱导肝脏合成NO。然而,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肝脏iNOS表达作用的研究尚少。本实验观察LPS引起的内毒素血症中,iNOS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O生成在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丁香酚抑制酵母菌所致发热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酵母菌性发热模型,观察丁香酚对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改变.结果: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后大鼠直肠温度明显升高(△T由-0.23℃升高至1.13℃,P<0.01),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也明显增加(分别由1.55,2.57 ng/ml升高至2.03,4.29 ng/ml,P<0.05),丁香酚能明显抑制酵母菌所致大鼠发热反应(△T由1.19℃降低至0.03℃,P<0.01),同时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也进一步增加(分别由2.03,4.29ng/ml升高至3.51,6.69 ng/ml,P<0.05).结论:丁香酚通过增加体内AVP的含量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28.
基本内容食物在消化道中借助于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化学分解作用,被分解为分子小,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可吸收部分透过肠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叫做吸收。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各种消化腺每昼夜分泌并进入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总量多达8升。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分别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等物质进行逐步分解。消化液中含有大量无机盐。保持了各段消化管内的酸硷度,为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消化液中的粘液对消化道起保护作用。消化道不仅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还有内分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P物质对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性激素敏感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电极细胞外引导单位放电的电生理手段,记录P物质对大鼠PO/AH温度-雌激素敏感相关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在PO/AH共记录到9例热-雌激素敏感相关神经元,4例冷-雌激素敏感相关神经元;雌激素兴奋热敏神经元,而抑制冷敏神经元的电活动;尾静脉注射P物质分别反转了雌激素对这两类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论:P物质对体温调节活动影响的途径之一是改变PO/AH的温度-雌激素敏感相关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30.
热型热相与热限都是怎么回事?(发热系列谈之三)中国医科大学冯甲棣在临床活动中,医护人员在获得患者的体温数据后,还常常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患者24小时的体温曲线。发热病人体温曲线的形状就叫热型。由于各种发热性疾病可表现为不同的热型,在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