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清FSH LH PRL GH的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7~ 9、13~ 15d血清FSH、LH、PRL、GH的浓度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PRL、GH浓度在发病后 1~3、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 (CVS)组和非CVS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GH、PRL含量与SAH的病情演变、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2.
冀勇 《健康向导》2010,16(2):50-50
<正>对现代人而言,食品不再仅仅意味着充饥裹腹解渴,更是一种享受,是健康之源。而烧烤食品则体现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生活情趣。有些人怕烧烤食物,认为太肥腻、不健康,所以在您决定出发前,我们请您了解健康烧烤的饮食原则。  相似文献   
83.
基于创新理念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积极构建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较为全面、深入、可行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4.
研究生生源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生源的总量、年龄、性别、来源、学历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某校1978~2001年期间研究生生源情况。指出该校研究生生源立足系统内部,兼顾系统外其他单位,素质好,起点高,能满足本系统医科院校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显露出的问题,作者探讨了拓宽研究生生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椎管内肿瘤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冀勇  郑楠 《颈腰痛杂志》1997,18(2):82-83
作者自1976~1996年共收治椎管内肿瘤400例。本文对400例椎管内肿瘤主要临床表现、特异性检查临床符合率、手术效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阐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定位、定性方法,进一步指出椎管内肿瘤多为良性肿瘤,皆应手术治疗,以期达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完全治愈及功能大部分恢复者合计达64.70%。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收集 3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均行CT、MRI(MRA)、DSA等检查 ,及早予手术治疗。结果 脑动静脉畸形是其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治愈 2 3例 ,好转 5例 ,死亡 2例。随诊 2 3例 ,2 2例健康生存 ,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是儿童自发性脑出血最常见原因 ,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前、术后1~3d、7~9d、13~15d血清sI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在术后1~3d、7~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术后7~9d变化最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8.
DSA和TCD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小动物如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模型上经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TCD对兔SAH后CVS状况的评价效度.方法 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迟发性CVS的动物模型.术前1 d和术后3、5 d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判断CVS的程度;术前1 d及术后1、3、 5、 7 d行TCD连续检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从而判断CVS的变化及程度.结果 在家兔CVS动物模型上成功完成左侧椎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可有效地判断CVS的严重程度;采用TCD连续监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可获得稳定图谱,能观察到制模后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论 经兔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是完全可行的,TCD可连续监测兔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兔SAH后CVS状况的评价稳定可靠,TCD与脑血管造影在检测SAH后CVS方面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李开荣  冀勇 《人民军医》2000,43(5):254-255
伤员从阵地搬运下来后,一般应选择较为隐蔽的地点集中,以利于伤员的进一步后送,这个地点称为伤员集中点。当战斗激烈,不断有较多伤员时,隐蔽集中伤员显得更为重要,以便于发挥连火线抢救队的补充急救作用,利用有限的运力使更多的伤员脱离危险。1选择伤员集中点的基本要求1.1事先勘察,预有准备伤员集中点的选择是连队战前进行现场勘察的一项内容。勘察时应根据战斗推演的预案和营连卫生人员的建议,正确选择出2或3个伤员集中点,并同时确定各点最多可集中伤员的数量、使用的时机、进出的方法、路线等内容。以上内容确定后由连抢…  相似文献   
90.
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作初步分析。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113例颅内动脉瘤病人。手术夹闭61例病人共62个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52例病人共54个动脉瘤。病人术前状态采用Hunt-Hess分级,颅脑CT采用Fisher分级,术后1个月和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全部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夹闭组术前Hunt-HessⅠ~Ⅲ级53例,39例预后好,Ⅳ~Ⅴ级8例,3例预后好;术前CT Fisher分级Ⅰ~Ⅱ级35例,30例预后好,Ⅲ~Ⅳ级26例,13例预后好,术前Hunt-Hess分级和CT Fisher分级与mRS评分呈正相关。介入栓塞组术前Hunt-HessⅠ~Ⅲ级42例,33例顶后好,Ⅳ~Ⅴ级10例,2例预后好;术前CT Fisher分级Ⅰ~Ⅱ级37例,32例预后好,Ⅲ~Ⅳ级15例,7例预后好,术前Hunt-Hess分级和CT Fisher分级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同一术前Hunt-Hess分级及CT Fisher分级在手术组和介入组病人中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均适合的动脉瘤,处于同一术前Hunt-Hess分级或CT Fisher分级的病人,不论手术夹闭还是介入治疗,术后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高龄、术前Hunt-Hess分级差的病人首选介入治疗。两种治疗办法的长期疗效对比仍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