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将6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于发病72h内接受脱水、止血等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结果尼莫地平组DCVS发生率和SAH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SAH后DCV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2.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与成人不尽相同 ,我们试图通过对自发性脑出血儿童病例综合分析 ,探讨其发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泰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95 - 0 1~ 2 0 0 1- 12的自发性脑出血患儿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5~ 14岁 ,平均10 2岁 ,病程 6h~ 2a。1 2 临床表现 患儿大多以急性颅高压症状起病 ,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者 (2 3例 ,76 7% ) ,意识障碍 (10例 ,33 3% ) ,依血肿部位不同伴有相应局限性神经损害症 (8…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脑血管痉挛(CVS)发病机制中相互间内在联系.方法 新西兰纯种健康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NF-κB拮抗剂治疗组、p38MAPK抑制组,每组10只.枕大池二次注血制作兔SAH后CVS模型.分离兔基底动脉(BA),应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观测兔BA管径、血管壁上p38MAPK、NF-κB及ICAM-1表达变化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管造影出现管腔狭窄,而各治疗组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p38MAPK、NF-κB、ICAM-1在内膜、中膜有强烈的表达;p38MAPK抑制组p38MAPK、NF-κB、ICAM-1的表达主要局限在内膜、内膜下,表达微弱;NF-kB拮抗剂治疗组p38MAPK、NF-κB、ICAM-1在内膜和内膜下也有微弱表达,而p38MAPK在中膜也出现表达;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p38MAPK、NF-κB在内膜、中膜均有表达,ICAM-1仅在内膜和内膜下有微弱表达.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类似.结论 在兔BA血管壁上存在着由p38MAPK、NF-κB调控、ICAM-1介导的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这一级联反应在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脑血管痉挛(CVS)发病机制中相互间内在联系。方法新西兰纯种健康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NF-κB拮抗剂治疗组、p38MAPK抑制组,每组10只。枕大池二次注血制作兔SAH后CVS模型。分离兔基底动脉(BA),应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观测兔BA管径、血管壁上p38MAPK、NF-κB及ICAM-1表达变化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对照组血管造影出现管腔狭窄,而各治疗组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p38MAPK、NF-κB、ICAM-1在内膜、中膜有强烈的表达;p38MAPK抑制组p38MAPK、NF-κB、ICAM-1的表达主要局限在内膜、内膜下,表达微弱;NF-kB拮抗剂治疗组p38MAPK、NF-κB、ICAM-1在内膜和内膜下也有微弱表达,而p38MAPK在中膜也出现表达;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p38MAPK、NF-κB在内膜、中膜均有表达,ICAM-1仅在内膜和内膜下有微弱表达。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类似。结论在兔BA血管壁上存在着由p38MAPK、NF-κB调控、ICAM-1介导的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这一级联反应在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从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模式入手,结合基础医学的相关课程,阐述了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要点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信息化教学在军医院校中的普及提供了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36.
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这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壁上有明显的ICAM-1的上调,且与血管的痉挛程度密切相关。ICAM-1介导白细胞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并透过内皮屏障迁移到组织中。ICAM-1介导的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SAH后CV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应用抗ICAM-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CVS的程度。  相似文献   
37.
脑血管痉挛的免疫炎症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已持续了数十年,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且还有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但一般认为CVS是多因素和多环节所致。文献报道,脑动脉周围的血凝块分解代谢产物促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有关脑血管病患者的内分泌变化受到关注,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脑脊液(CSF)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的变化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1年6月~2001年11月间苏州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采用DSA为87例脑AVM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采用SPSS18.0软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顾分析,分析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数目、引流静脉路径、有无合并动脉瘤、有无合并静脉瘤等因素与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造成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因素包括AVM大小、位置,供应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支数与合并动脉瘤。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引流静脉支数与合并动脉瘤。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引流静脉的数目和合并动脉瘤。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CT定位脑穿刺碎吸术、微创显微手术及传统开颅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并用卫生经济学方法研究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34例、定向组36例及微创组35例,分别测定术后3个月的K氏评分,并统计其住院费用,再用卫生经济学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 传统组、定向组及微创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9741.55元、7957.51元和13256.01元;K氏评分分别为59.7、63.7和50.3.以传统开颅组为参照,每获得1例生活自理患者,定向组和微创组分别需要救治51例和10例患者,治疗总成本依次为496819.05元和79575.10元.结论 微创显微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