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黄芪多糖中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筛选最佳的黄芪多糖的脱蛋白效果.方法比较sevage法,蛋白酶法,乙酸铅法和732树脂法脱除黄芪多糖中的蛋白质的效果.结果蛋白酶法和732树脂法都可以较好的除去黄芪多糖中的蛋白质.尤其以732树脂静态吸附效果为最佳.多糖得率达88.6%,蛋白质含量降低至0.91%.而且732树脂成本低,快速,吸附效果好,样品损失小,便于在黄芪多糖的制备中推广使用.结论732树脂静态吸附法是最佳的黄芪多糖脱蛋白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口服吉非替尼片后代谢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与CYP2D6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1-2018.12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180例,使用ARMS法行基因检测具有EGFR19del或21L858R敏感突变,并口服吉非替尼,随访过程中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为肝损组和非肝损组,皮疹组与非皮疹组并收集患者的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以上患者CYP2D6基因rs1065852位点的基因型。通过χ2检验探究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肝损害及皮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YP2D6基因rs1065852位点的基因型、肿瘤分期、基因突变类型与使用吉非替尼发生肝损害相关,CYP2D6基因rs1065852位点的基因型,肿瘤分期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皮疹发生相关,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结论:口服吉非替尼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YP2D6的rs1065852位点基因多态性可预测肝功能及皮疹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
依帕司他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依帕司他(epalrestat,EPS)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是否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的表达有关。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EPS 50 mg·kg-1组及EPS 100 mg·kg-1组,每组12只。MCT(60 mg·kg-1)皮下注射诱导PAH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由右颈外静脉将直径为0.5 mm的Cournand心导管缓慢推进到右心室和肺动脉,用MedLab多导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和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HE染色观察肺动脉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动脉胶原沉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动脉AR的蛋白表达。qPCR和(或)Western blot检测肺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AR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EPS连续给药4周后能明显降低PAH大鼠RVSP及mPAP,减轻肺血管重构,降低肺动脉PCNA、collagen I表达。同时,EPS还能明显抑制肺动脉AR和TGF-β1的表达。结论 EPS对MCT诱导的PAH大鼠肺血管重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介导A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或肥胖是否与腹主动脉钙化(AAC)的患病率有关。[方法]从2013年—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中提取了3 116名年龄大于18岁的参与者。AAC是基于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定义的。Logistic回归分析BMI或肥胖与AAC之间的相关性。森林图说明了亚组之间调整后的优势比(OR)。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探索潜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BMI仍与AAC的患病率呈负相关(OR=0.89,95%CI为0.81~0.98,P=0.013);与正常BMI相比,肥胖防止AAC的可能性更大(OR=0.38,95%CI为0.16~0.94,P=0.037)。该关联在男性(OR=0.82,95%CI为0.69~0.96)、年龄>60岁(OR=0.89,95%CI为0.80~0.99)、无高血压(OR=0.76,95%CI为0.62~0.93)、无糖尿病(OR=0.87,95%CI为0.78~0.97)的亚组中仍然显著。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揭示了BMI和AAC之间的非线性关系(P=0.0023)。[结论]BMI与AAC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可能是AAC的一个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5.
摘 要:[目的] 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eriv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dNLR)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95例广泛期SCLC患者,收集患者血常规数据,分析临床特征、NLR、dNLR、PLR对预后的影响。根据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的最佳临界值,分析NLR、dNLR、PLR对广泛期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结果] 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2.2和170。单因素分析显示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P<0.05),年龄≤60岁、女性、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放疗(HR=0.29,95%CI:0.20~0.42,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56,95%CI:0.39~0.79,P<0.01)有利于PFS延长,NLR>2.4(HR=1.64,95%CI:1.08~2.50,P=0.02)为PFS的危险因素;放疗(HR=0.24,95%CI:0.17~0.36,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64,95%CI:0.45~0.91,P=0.01)有利于OS延长,年龄>60岁(HR=1.66,95%CI:1.16~2.36,P<0.01)、NLR>2.4(HR=2.60,95%CI:1.65~4.09,P<0.01)、dNLR>2.2(HR=1.651,95%CI:1.11~2.47,P=0.01)为OS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dNLR、PLR与广泛期SCLC患者预后相关,高NLR患者PFS较短,高NLR、高dNLR患者OS较短。  相似文献   
66.
俞婷婷 《中国校医》2010,(4):260-262
目的了解湖州市中学生自我表露状况,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对浙江省湖州市5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表露的学校经历、亲密友谊维度评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表露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学校经历、观点态度、身体发育维度评分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表露的兴趣爱好、学校经历、观点态度、亲子关系、亲密友谊维度评分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标人为最要好的同性朋友性别和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标人为最要好的异性朋友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学生自我表露状况一般,需对不同性别、年级、生源中学生自我表露进行分别引导。  相似文献   
67.
我们从 1 995年 1月~ 1 999年 5月 ,在常规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上加用参麦与丹参注射液静滴 ,获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人均为首诊住院病例 ,分治疗组与常规组 ,均经病史、临床症状体症、实验室检查、B超等确诊为肝硬化 ,剔除顽固性腹水及并发大出血病例。治疗组 46例 ,平均年龄 56.2 1岁 ,男 31例 ,女 1 5例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1 7例 ,血吸虫性 2 2例 ,酒精性 4例 ,瘀血性 1例 ,不明原因 2例。常规组34例 ,男 1 9例 ,女 1 5例 ,平均年龄 58.2 0岁 ,其中肝炎后 1 1例 ,血吸虫性 1 8例 ,酒精性 2例 ,不明…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常规分割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1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联合治疗组52例应用注射用唑来膦酸4 mg+局部放疗;单纯放疗组49例采用常规分割单纯放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放疗结束时比较止疼效果及生存质量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2月时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3%和74.5%,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8.4%和6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常规剂量分割放疗对骨转移止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生活质量提高明显,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9.
俞婷婷  赵蕊 《海峡药学》2012,(12):261-262
临床药师通过1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使用比阿培南的用药分析,归纳、总结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中枢神经毒性及与丙戊酸钠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并就合理用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31例未经治疗的NSCLC组织EPO/EPO-R的表达情况,以2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分析EPO/EPO-R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PO和EPO-R的表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但EPO/EPO-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高表达EPO/EPO-R,提示EPO/EPO-R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