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生物膜形成特点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药敏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2011–2016年分离出的CRKP,美国BD公司Phoenix TM100全自动细菌药敏鉴定仪检测常规药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分析其MLST分型,使用96孔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膜光密度A(OD)值检测。结果:36株菌中检出24株生物膜阳性,12株生物膜阴性,其中19株弱阳性,5株中阳性,未发现强阳性菌株。MLST分布不太集中,MLST数量由高到低为37、11、15、273,没有序列分型(NT)数量最多,其中ST37和273都集中于生物膜弱阳性。生物膜阳性阿米卡星、氨曲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含中介药敏)为8.3%、58.3%、95.8%、45.8%、58.3%、75.0%和50.0%。结论: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强,在MLST中分布不集中。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分别在6、10、14、18周杀鼠,对照组在6周时予吡喹酮治疗后10、14、18周杀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RT-PCR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阶段肝脏α-SMA 细胞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10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不断进展.模型组10周时小鼠肝脏CTGFmRNA表达和α-SMA 细胞表达均达高峰,10周、14周、1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定量结果显示CTGFmRNA表达与α-SMA 细胞表达呈直线相关性.结论 CTGFmRNA表达增高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CTGF可能通过作用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来参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利奈唑胺(LZD)敏感株和诱导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之间基因变异位点差异,了解LZD耐药基因变异位点。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LZD对遗传背景清晰的MRSA-MS4母株进行诱导,获得LZD耐药菌株MRSA-MS4-LZD100,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RSA-MS4-LZD100 23S rRNA V区及核糖体蛋白L3/L4基因,测序后与野生株比较,获得相应的突变位点;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样品DNA进行paired-end(PE)测序,构建Illumina PE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完成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经过32代诱导,获得MRSA-MS4-LZD100菌株,其LZD MIC为96μg/mL。PCR测序分析提示其V区多拷贝基因均存在G2447T突变,L3蛋白存在Gly113Val突变;全基因组包含2 744 315 bp碱基对,注释后共有2 509个基因,11个tRNA编码基因,以及2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操纵子,获得PubMed全基因序列号(JXMJ00000000);共找出101个SNP和6个Small indel突变,发生于外显子的SNP占16个,SNP后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蛋白质包括IstB ATP结合区域包含蛋白、凝集因子A及转座子IS1272等,而发生于外显子的Small indel占3个,Small indel突变后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蛋白质包括假设蛋白、30S核糖体蛋白S1、凝集因子A。结论经LZD诱导获得LZD耐药MRSA-MS4-LZD100菌株,测序分析提示该菌株存在除23S rRNA V区及L3蛋白基因以外的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研究隐性LZD耐药机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4.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需协助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医疗机构协助企事业复工复产,提供医疗建议,救治流程,并开启绿色通道尤为重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费用的防控及企业的复产要求提供一些建议:(1)协助企业做好复工前准备;(2)协助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3)疫情发生时医院为主导联合单位启动应急措施;(4)及时启动现场流调程序,避免疫情蔓延;(5)疫情发生后指导企业进行消杀隔离,减少楼层封闭时间。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且能帮助企业早日克服复工复产的困境,恢复正常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构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EspA蛋白双歧杆菌表达重组菌株,并验证蛋白表达。方法采用常规PCR扩增EspA片段,体外构建重组质粒pBAD-EspA,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培养,挑取单克隆提取质粒,双酶切和PCR对重组质粒鉴定。pBAD-EspA电转化长双歧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并PCR鉴定,经木聚糖诱导表达,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析验证EspA蛋白在双歧杆菌中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pBAD-Esp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BAD-EspA重组质粒转化双歧杆菌后经阿拉伯糖诱导,在诱导表达不同时间点菌液沉淀均有良好的蛋白表达。结论体外成功构建表达EPEC EspA蛋白的长双歧杆菌,为制备ESPA口服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阐明体外诱导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的核糖体23SrRNA V区基因位点变异特征。方法收集1株血流感染的粪肠球菌和1株粪肠球菌质控菌ATCC29212(编号分别为F3和F4菌株,均为利奈唑胺敏感株),通过体外浓度倍增法诱导利奈唑胺耐药;挑取单克隆,经E-test条测定MIC值,获得各菌株的耐药浓度梯度;提取耐药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23SrRNA V区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与野生株比较,获得V区的突变位点。结果经体外多步法诱导利奈唑胺耐药的不同MIC值粪肠球菌共13株。PCR测序分析2株母株均无变异位点,23SrRNA V区的突变位点主要是G2576U,此外还有T2504A、G2505A、C2610A、C2424U。结论体外多步法可诱导粪肠球菌利奈唑胺耐药,耐药机制与23SrRNA V区位点突变密切相关,突变位点随着MIC值的增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67.
男 ,5 2岁 ,因乏力低热 4月 ,咳嗽气促 2月 ,加重 4d于 2 0 0 2年 10月 17日入院。患者 4月前出现乏力 ,食欲下降 ,不规则发热 ,外院诊断为肺部感染 ,经先锋霉素Ⅴ等抗感染治疗半月症状稍缓解。 2月前再次出现低热伴气促、咳嗽及右上腹疼痛。胸片示肺部炎症 ,双侧胸腔积液 ,予先锋霉素Ⅴ及左氧氟沙星治疗一周后症状较前缓解。 4d前再次发热 ,体温波动在 3 7 5~3 9℃之间 ,干咳、气促较前明显 ,伴有心悸、腹泻 ,遂入院。既往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无肝炎病史。体查 :T :3 7 5℃ ,P :82次 /min ,R :18次 /min ,BP :110 /80mmHg ,急性病容 ,…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分子分型特征及其与泰利霉素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医院2010-2016年不同临床标本分离的粪肠球菌320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泰利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PCR检测耐药基因ermB的分布。结果 320株粪肠球菌分为48个ST型和56株新的ST分型,以ST16、ST179型为主。ST16型85株(26.6%),其中72株(84.7%)ermB阳性,29株(34.1%)对泰利霉素敏感,10株(11.8%)中介,46株(54.1%)耐药;ST179型80株(25.0%),其中71株(88.8%)ermB阳性,15株(18.8%)对泰利霉素敏感,4株(5.0%)中介,61株(76.3%)耐药。结论 该院粪肠球菌以ST16、ST179为优势菌株,该两型菌群高比例携带ermB基因,对泰利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泰利唑胺体外抗粪肠球菌的活性,探讨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菌株,使用自动化仪器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结果共获得289株粪肠球菌,来源科室主要为外科(57.4%),标本来源主要为中段尿(126株,43.6%)。289株粪肠球菌对泰利唑胺敏感率为94.1%,对氨苄西林、呋喃西林和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97.9%~99.7%)。MLST结果显示,共分为47个ST型,优势ST分型为ST16和ST179,分别占29.1%(84株)和24.9%(72株),在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中,ST16的比例高于ST179(P0.05)。共检出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17株,其携带optrA基因比例高于敏感株。结论泰利唑胺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整体优于利奈唑胺,但对携带optrA基因的粪肠球菌则未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拟筛选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型化合物。方法 通过96孔板法从美国FDA已经批准上市药物化合物库中筛选可抑制金葡菌生长的化合物。通过酶标仪测定600 nm波长吸光度值(OD600)以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浮游菌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奥扎尼莫德对临床分离金葡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亚抑菌浓度奥扎尼莫德对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本研究筛选发现奥扎尼莫德可显著抑制金葡菌SA113株(筛选参考菌株)的生长,MIC为25.00 μmol/L。奥扎尼莫德对119株金葡菌临床株[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为65株,耐甲氧西林株(MRSA)为54株]的MIC为12.50或25.00 μmol/L,MIC50和MIC90均为25.00 μmol/L。本研究发现6.25 μmol/L、12.50 μmol/L、25.00 μmol/L的奥扎尼莫德显著抑制了2株MSSA和2株MRSA生物被膜形成。亚抑菌浓度奥扎尼莫德(12.50 μmol/L)显著抑制了14株MSSA和11株MRSA生物被膜形成,但对这些菌株的浮游菌生长无抑制作用。结论 奥扎尼莫德可抑制金葡菌包括MRSA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亚抑菌浓度的奥扎尼莫德可显著抑制金葡菌的生物被膜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