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3例宫颈鳞癌组织和相对应的63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ACC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5.08%,41/6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3.81%,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MACC1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癌患者存活时间明显短于MACC1阴性表达的宫颈鳞癌患者(P<0.05).结论 MACC1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表达高低有望成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时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适应并积极配合手术。方法:通过术前访视、术中观察、术后随访,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结果:有效的整体护理使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态明显缓解,术后患者情绪稳定,缩短了恢复期。结论: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了整体护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00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缩宫素组,比较两组间分娩情况和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组引产组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0.01);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所宫素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总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足月妊娠引产效果优于缩宫素,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不孕症的宫腔病变情况及输卵管口插管通液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5例不孕症患者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并用输卵管导管插管通液.结果 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病变率为70.5%,其中宫腔粘连最常见.本前输卵管阻塞者66.7%经插管通液后阻塞减少至35.9%.结论 宫腔镜对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双侧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雄性幼鼠于日龄22d制备双侧隐睾模型(模型组)后开始隔日肌注HCG20U,共7次。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日龄35、60d时处死取睾丸,采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TUNEL)法检测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双侧隐睾睾丸凋亡指数(AI)高于假手术组。35d假手术HCG治疗组AI高于假手术HCG未治疗组(P<0.05)。60d各HCG治疗组睾丸的AI高于相应HCG未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隐睾时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HCG可增加生殖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6.
任艳芳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41-184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3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3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妊娠率提高。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据病情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7.
任艳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31-2632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在配合手术医生的基础上,针对手术和麻醉给患者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局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性操作,而应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贯穿手术全过程。本文旨在探讨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孕晚期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D-二聚体(D-D)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PPH)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后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1)和非PPH组(n=87)。采集2组孕妇入院当天肘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孕妇血清THBS-1、D-D、TIMP-1水平。比较2组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清THBS-1、D-D、TIMP-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HBS-1、D-D、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预测价值。结果 PPH组人工流产次数≥2次、胎盘早剥、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瘢痕厚度<0.3 cm占比及孕晚期血清THBS-1、D-D水平显著高于非PPH组,血清TIMP-1水平显著低于非PPH组(P<0.05)。宫缩乏力、D-D和THBS-1水平升高是瘢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额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得到了显著改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了给予预见性及针对性临床护理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显著的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 研究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子分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分析7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85.71%,对其他12种检测的抗菌药物均敏感。7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6株产肠毒素,4株产E型肠毒素,2株产C型肠毒素。PFGE带型分为4个型别,相似系数在38.5%~91.1%。结论 北京市食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谱单一,肠毒素分布以产单一肠毒素为主。PFGE带型分布分散,与耐药谱和肠毒素分布的关联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