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8篇
工业技术   6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为了更准确认识坝基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剪切蠕变特性,进行不同正应力水平下的剪切蠕变试验,采用不同正应力水平下分级加载剪应力的方式,重点研究软弱夹层的剪切蠕变变形规律、破裂机制及其长期抗剪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经验公式u=u0+A[1-exp(-Bt)]+Ctn能较好反映软弱夹层的剪切蠕变变形规律,不同正应力水平下的平均及稳态剪切蠕变速率随剪应力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大,且软弱夹层剪切蠕变破坏呈现典型的延性破坏特征。通过新提出的拐点法确定不同正应力水平下的长期抗剪强度,并与稳态速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拐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该方法大大提高了确定岩体长期抗剪强度的准确性,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经过对有关试验结果与理论进行分析后,发现混凝土在双轴应力作用下破坏时,最大主拉应变与√j2之间存在着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23.
双轴拉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研究混凝土多轴强度的意义,通过对空心园筒试件在轴压及内压作用下的破坏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的双轴拉压强度,并提出应区别试件的初裂和极限破坏这一过程,指出用初裂强度反映混凝土的特性要比极限强度更合理,同时采用了简单可行的确定破坏点方法,对加载路径、减摩、强度和变形、破坏过程及破坏准则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了简化的双轴拉压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4.
为了改善电流型变流器(CSC)的控制性能和提高控制系统的实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CPN)结构的空间矢量调制(SVM)技术(CPN-SVM)实现方法.该方法利用CPN的竞争学习机制,将变流器的6个非零开关矢量构成CPN的输入层,根据CPN竞争层中的胜者选择每一个采样时刻作用的开关矢量,并确定此时参考电流矢量所在的扇区,同时采用胜者的线性组合来计算SVM中所选择的开关矢量的作用时间.结果表明,与传统SVM相比,CPN-SVM避免了计算正弦函数非线性运算,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从而缩短最小采样周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传输带宽,同时降低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成本.  相似文献   
25.
26.
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供水管线并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阐述了施工中最大限度地压缩停水时间,减缩停水范围的方法,并总结了井网施工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7.
基于移动终端的应急现场信息采集和定位模块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突发事件的日益复杂以及信息通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应急通信系统已较难满足对突发事件的准确预防和快速反应,尤其难以满足对应急现场信息实时采集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对应急现场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对救援人员进行跟踪定位的设计方案,并重点对其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GIS设计方案进行阐述。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现场信息采集和定位模块,验证了该方案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
像素级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林  俞建成  孙胜利 《红外》2007,28(11):9-13,4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与传统金字塔方法相比较,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算法能够很好地保持图像的信息,提取源图像信息的能力更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力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对储能技术提出了多样化应用需求,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储能产业的两阶段发展目标。针对储能市场化应用初期阶段的商业模式与规划问题,基于投资、收益、运营等因素,分析了该阶段下储能系统呈现的典型商业模式。考虑商业模式的差异,分别建立了业主投资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优化规划数学模型,结合电化学储能系统容量衰减特性,提出电化学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评估方法及其优化算法。基于实际案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储能电池退役点、电池成本、循环寿命对储能系统规划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优化规划方法能够解决不同商业模式下的储能系统规划问题,对储能系统应用商业模式和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第一个退役高峰期的来临,废旧动力电池的后续处理对环境和社会资源提出严峻挑战,储能电站是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针对梯次利用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难点,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梯次储能示范工程,总结梳理了当前行业内存在的相关政策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对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过程中的电池分类筛选、重组、热失控特征、均衡控制及电极材料回收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并着重分析不同方法及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对梯次利用电池的商业应用模式进行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