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政治法律   8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户籍制度--我国就业歧视的制度性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而产生的,它将城乡割裂开来,将公民分为城乡两种社会身份,并因身份不同而在就业上予以区别对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就得首先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72.
73.
美国法上的简易判决,是在当事人双方对案件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议且一方当事人有权获得有利判决的条件下,法院做出的一种不经庭审的实体终局性判决。简易判决被美国从英国引入后,与美国的诉答程序、证据开示等制度紧密结合,具有过滤案件、避免无益庭审等功能。虽然这项制度对我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鉴于目前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不完善以及事实认定方面有很大的任意性,暂时不宜引入该制度。  相似文献   
74.
肖建华  黄伟东 《政法学刊》2009,26(4):97-100
虚假信息诈骗的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和电话诈骗三种类型。虚假信息诈骗的特点包括团伙高组织性,高隐蔽性;犯罪成本低,作案方便;犯罪方式跨地区,跨省;犯罪危害巨大。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出现高发,多发态势;诈骗团伙民展趋于专业化,低龄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范围扩大化。  相似文献   
75.
西部开发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政府是关键.西部地区的政府必须扮演"强势政府"的角色,通过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落实,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要将国家的支持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通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区域内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在保障国家统一和中央权威的前提下,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并推动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76.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兼论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改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有再审制度下,案外第三人在因生效判决错误而遭受不利时,很难对自己的合法权利进行救济。第三人撤销之诉就是程序法上为保护案外第三人利益而进行的程序安排,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确认这一制度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77.
证据属性之判断——比较法与法学方法论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据属性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是中国证据法的话语中心之一。但是,从程序制度的建构和法学方法论上分析,证据认定的客观化要求证据的关联性构成证据的基本属性。程序的目标之一就是扫清这些真假证据造成的迷雾而达致认识案件真实,所以,进入程序中的诉讼证据可以不是客观的;合法性要求也无法成为证据普适性的属性,它只是表明成文法之方法论意义上间接地与证据属性问题建立意义上的连接。  相似文献   
78.
诉讼案件涉及的实体权利义务在诉讼过程中以及裁判生效后,都能够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或其他事实发生变化.既判力基准时之后,案件的实体权利义务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变化,会导致判决记载的权利义务状况与实际权利义务状况的冲突.指导案例2号吴梅案中“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和解协议”的成立并不消灭债之关系的同一性.债务人按“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债权人又申请强制执行的,我国虽然没有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但仍然可以通过回归实体法加以解决,无需类推适用执行和解的规定.同时,我国的执行和解制度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9.
《民事诉讼法》修改大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肖建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感谢姚红主任、朱江院长、王亚新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邀请。我介绍一下三位嘉宾: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主任姚红,她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和负责了几乎所有民事实体法律和民事诉讼法律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忙于民事诉讼法的  相似文献   
80.
我国学界现有研究只是将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框架性地区分为证据意义的和非证据意义的。当事人陈述制度因缺乏程序外观而呈现出体系凌乱和相应制度功能弱化的困境。为改善当事人陈述状况,保障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话语权实现,对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制度正当化势在必行。立法上,宜将当事人陈述制度细化为在法庭辩论阶段具有阐明案情功能的当事人陈述和在证据调查阶段具有证明案件事实功能的当事人陈述。在具体实施上,应为不同制度功能的当事人陈述设置相应的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