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B超引导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我科使用B超引导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治疗62例肾结石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右肾结石20例,左肾结石26例,双肾多发结石16例。结石最大径2.5~6.0cm,其中呈鹿角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初步评估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结合术前血管三维成像及术中探查,分离并选择性临时阻断肾肿瘤的供血肾段动脉,对23例单发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段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行CT检查及血清肌酐,GRF测算,部分患者行SPECT复查。结果:23例手术均于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行双支肾段动脉阻断,2例加行肾动脉主干阻断,15例行集合系统修复,5例缝合开放的可见血管。平均手术时间144min,平均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6min,平均出血量65ml。肾癌、错构瘤及肾脓肿分别为17、5、1例,均无切缘阳性。漏尿15天并伤口感染1例,23例均无术后继发出血,初步随访无肿瘤局部复发,无尿外渗,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较少,病灶切缘和集合系统辨认清晰;避免了患肾余留组织的热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最大限度保留了肾功能。初步观察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3.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证明,吡柔比星(THP)比临床常用的同类药物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可迅速被肿瘤细胞摄取而渗入黏膜下层.我院1999~2003年间收治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患者37例,对其进行预防性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患者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情况以及相应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013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产前诊断的1例AIS患者及家系部分成员的AR基因,然后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核型分析显示先证者和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先证者检出AR基因第4外显子2069-2071del ACG,母亲为AR基因缺失的携带者。该突变造成AR基因的691位氨基酸(天冬氨酸)的缺失,最后编码了918个氨基酸的截短AR蛋白。正常人群中未发现该突变。结论通过对家系成员的临床遗传学分析确定了1种AR基因病理性新突变,AR基因缺失691位氨基酸(天冬氨酸)的截短突变可引起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对该家系做出准确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控功能和性功能保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1年8月2010年1月,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21例,其中2例经腹腔镜施行。均早期控制缝扎背静脉复合体,并妥善处理前列腺尖和尿道。21例通过保护控尿神经、保护尿道横纹括约肌等措施,保护尿控功能;17例通过保留神经血管束技术(12例保留双侧,5例仅保留一侧)保护性功能。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2周拔出尿管后,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手术后3、12个月内恢复尿控能力分别为:6例、13例,持续性轻-中度尿失禁2例。21例中,手术前勃起功能正常,并于手术中保留神经血管束17例,手术后3、12个月内勃起功能恢复分别为:2、8例,4例勃起功能减弱,3例不能勃起。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前列腺腺癌,未侵及精囊.膀胱颈,双侧淋巴结阴性。后尿道切缘阳性1例。手术后6、24、54个月各有1例出现生化复发。结论精细解剖并注意手术技巧,可有效保护性功能和尿控功能,并达到肿瘤根治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自制的带顶端引导孔的金属尿道探子,引导膀胱尿道吻合的价值。方法 2001年8月至2009年9月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9例,其中15例保留神经血管束,均应用自制引导探子,于12、2、4、6、8、10点,引导5/8圆针2-0Vicryl线,行膀胱尿道的粘膜外翻间断吻合。结果吻合均顺利完成。吻合操作时间:5~10分钟。2~4周拔出尿管后,排尿通畅,无吻合口狭窄。术后3月内恢复尿控能力6例,12月内恢复尿控能力11例,持续性轻~中度尿失禁2例,1年尿控功能恢复率89.4%。保留神经血管束15例,术后3月内勃起功能恢复2例,12月内勃起功能恢复8例,2例勃起功能减弱,3例不能勃起,1年勃起功能恢复率66.7%。结论应用自制引导探子引导膀胱尿道吻合,操作便捷,缝合精确,可有效保障吻合通畅,减少吻合口狭窄和漏尿,并利于盆底尿控结构及神经血管束的保护。  相似文献   
37.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0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长期以来,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乃是本病手术治疗中的一个经典术式。近年来,由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增多,钬激光的问世及等离子电切术的推广,采用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的病例相对减少。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本病患者496例,  相似文献   
38.
齐书武  邹永康 《云南医药》2000,21(5):404-406
我科于 1994年 3月~ 1999年 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 (PCa) 2 5例。现将该组病人的直肠B超 (TRUS)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并对其在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 本组 2 5例 ,年龄 50~ 82岁 ,平均 69 4岁。均有排尿困难症状。合并肉眼血尿 6例 ,明显尿路刺激症状 8例 ,腰骶部疼痛及下腹包块各 1例。 2 5例均行直肠指检 (DRE ) ,疑诊PCa19例 ,诊为前列腺增生 6例 ,19例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测定 :PSA为 2 4 8~ 2 13 6μg/L。 8例行CT检查 ,3例诊断为PCa ,均有膀胱、精囊受累表现 ,其中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