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3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分析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1993年2月~1996年9月共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脊柱侧凸38例,平均年龄16.4岁,术前Cobb角为40°~130°,平均68°。结果:术后平均矫正率61%。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其中椎板、椎弓骨折4例,C-D棒末端过长2例,神经损伤1例,术后肺功能衰竭1例,螺钉遗留1例。结论:C-D器械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好,但不应忽视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不同外偏角对颈椎理想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60例颈椎(C3~7)模拟进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并测量外偏角在10°~60°时理想螺钉的直径和长度。结果C3~7椎弓根在外偏角为10°~60°时,随着外偏角度数的增加,理想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均先增大到峰值后逐渐减小;在C3~6,外偏角为50°时,理想螺钉的直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0.7)、(4.4±0.7)、(4.8±0.8)和(5.3±0.9)mm;C7理想螺钉的直径在外偏角为30°时达到最大值,为(6.3±0.9)mm。在螺钉外偏角为40°时,C3~7理想螺钉的长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2±2.1)、(29.6±2.0)、(30.6±2.5)、(31.7±2.5)和(31.7±2.0)mm。结论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外偏角时理想螺钉的直径和长度测量,可了解理想椎弓根螺钉的形态变化规律,对置入螺钉的形态和进钉角度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黄东生 《广东医学》2004,25(4):357-358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椎间盘组织在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发生生物学变性进而引起椎间盘力学特性改变,使邻近的骨关节、韧带发生相应变化,造成脊柱不稳,甚至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应该重申,DDD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了临床上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钛网融合器与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重建颈椎稳定性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12例各类颈椎疾病患者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比较两种椎体替代物重建颈椎稳定性时的疗效.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植骨融合情况,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随访6~20(15.4±4.2)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均已融合.术前JOA评分:A组(8.40±0.96)分,B组(8.33±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A组(14.36±0.86)分,B组(14.83±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自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均为100%.A组有6例出现钛网下沉,B组有1例出现人工椎体下沉,但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 钛网融合器与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均有下沉的可能,且钛网融合器下沉率较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高,但两种椎体替代物均能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融合率,改善脊髓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cervical vertebral reconstruction using titanium mesh and nano-hydroxyapatite and polyamide 66 (n-HA/PA66) mesh as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rtificial vertebra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e 2009 had surgically treated 37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anterior corpectomy for decompression, and artificial vertebrae implanted combined platescrews fixation for cervical reconstruction and fusion. As a vertebral substitution, titanium mesh were implanted in 25 cases ( group A ), and the others (12 cases, group B) were implanted with n-HA/PA66 mesh. The height of fusion space immediately postoperatively and the implanted condition were observed. The fusion rate and the JOA score were record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Results Two groups received 6-20 ( 15.4 ±4.2 )months follow-up. When follow-up to the end grafts were already fusion. The preoperative JOA score in group A,B [(8.40 ±0.96) scores vs. (8.33 ±1.07) scores(P > 0.05)] were increased to (14.36 ±0.86)scores and (14.83 ±0.71) scores after postoperatively (P> 0.05),bu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each group (P<0.05). There were 6 cases artificial vertebrae in group A and 1 case in group B subsided asymptomaticly with 100% choiceness rate. Conclusion These two kinds of artificial vertebrae could show similar outcomes in cervical vertebral reconstruction, but the n-HA/PA66 mesh has a lower subsidence rate.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中晚期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例中晚期CCSK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0例CCSK病例中男6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2个月;7例为左侧CCSK,3例为右侧CCSK。初次诊断时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4例初次诊断时误诊为肾脏其他肿瘤(40%,4/10例)。5例Ⅲ期病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主要远处转移部位为肺、骨、肝脏及脑。2.治疗及预后:10例中给予手术联合放疗及化疗者7例,未规范化治疗放弃者3例。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7例存活,3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65.6%。Ⅲ期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74.1%,Ⅳ期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0,Ⅲ期与Ⅳ期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P=0.003)。5例复发病例中仅1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1例死亡;3例无复发病例均完全缓解,且均为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规范化治疗者。结论儿童CCSK初诊误诊率高,Ⅲ期病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高;Ⅲ期病例积极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的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而发生复发及远处转移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Hansson针器械治疗股骨颈骨折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对股骨颈骨折38例,用Hansson针器械治疗。结果:无住院死亡及感染病例,共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股骨颈过度缩短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骨折不愈合1例。结论:Hansson针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理想,但应注意骨折复 的质量和熟练的技术。  相似文献   
47.
48.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原发性肿瘤稳定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眼外复发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复发后均接受全身静脉化疗,根据病情选择联合放疗、手术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9例患儿发病中位年龄为23个月,7例骨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2例腮腺受累,3例骨髓浸润。随访至2021年8月,6例存活,2例死亡,1例失访,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时间26.0个月。提示RB需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以改善预后,RB眼外复发由于缺乏眼部症状,易导致早期诊断和治疗延误,还需与继发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头颈部肿瘤患儿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OM)的严重程度。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OM患儿,儿童口腔评估指南量表评分为9-16分的中度OM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用药,干预组在医嘱用药基础上加用(0-4)℃的0.9%生理盐水指导患儿在进食后、睡前、呕吐后、口腔黏膜炎用药前10分钟,利用双侧颊部运动形成水压涡流含漱,每次含漱口液10-15 mL,漱口≥30 s。干预3天后应用儿童口腔评估指南量表进行比较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的严重程度及愈合时间、痛苦程度对比。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OM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χ2=12.398,P=0.00);OM导致的痛苦程度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χ2=5.263,P=0.02);OM愈合时间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短(χ2=8.752,P=0.01)。结论 儿童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口腔炎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能明显降低OM的严重程度;减轻OM导致的痛苦;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缩短OM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内外侧经皮置入双钢板治疗后内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评估复位质量及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收治的后内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73岁,平均56.71岁。均采取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内外侧经皮置入双钢板治疗术后给予X线及三维CT再次评估复位情况。同时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1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1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切口愈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优14例,良3例。 结论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技术植入钢板及双钢板raft技术固定治疗后内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术中快速复位,软组织并发症少,可避免骨折塌陷,畸形愈合优点。这种方法是治疗后内侧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