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82篇
  免费   1775篇
  国内免费   1258篇
医药卫生   39315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780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719篇
  2019年   711篇
  2018年   863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672篇
  2014年   1910篇
  2013年   1443篇
  2012年   1671篇
  2011年   1748篇
  2010年   1733篇
  2009年   1724篇
  2008年   1594篇
  2007年   1713篇
  2006年   1679篇
  2005年   1811篇
  2004年   1534篇
  2003年   1364篇
  2002年   1103篇
  2001年   1184篇
  2000年   1259篇
  1999年   1188篇
  1998年   1101篇
  1997年   1045篇
  1996年   1004篇
  1995年   827篇
  1994年   754篇
  1993年   583篇
  1992年   559篇
  1991年   478篇
  1990年   386篇
  1989年   328篇
  1988年   220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59篇
  1985年   163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124篇
  1982年   97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17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17篇
  1958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分析体部伽玛刀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原发性肝癌病人152例。病理证实135例,采用同位素肿瘤FDG显像诊断17例,肿瘤最大径小于5cm者39例,大于5cm但小于10cm者91例,大于10cm者22例;单病灶者68例,双病灶者55例,3个病灶以上者29例。伴随上腹部不适、腹涨、食欲不振91例,伴随门静脉癌栓29例,黄疸27例,少中等量腹水12例;曾行肝脏手术治疗者31例,伽玛刀治疗前接受介人治疗56例。采用设备为OUR—QGD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处方等剂量线采用55%~70%等剂量包饶计划靶区;单次一般剂量2.8Gy~5Cy/次,治疗次数为8~13次,总放射剂量30.8Gy~50Gy;每日或隔日伽玛刀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的有效率为81.0%(123/152),6个月总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分别为63.2%、66.5%;1年总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分别为39.0%、41.0%。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结论本文采用伽玛刀对肝癌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满意,说明伽玛刀对肝癌是较好的局部治疗方式。副作用轻.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时辰化服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61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时辰化服药组)32例,依那普利10mg于清晨6:00时、左旋氨氯地平2.5mg于中午12:00时服用.B组(常规化服药组)29例,依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均于上午8:00时服用,剂量用A组.采用无创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系统Spacelab 90217-1 B于服药前及1周、3周后进行24 h每半小时测血压一次.结果 A、B两组服药后3周末与服药前比较,A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舒张压(24hM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BP)/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舒张压(nMDBP),白昼血压负荷(dLBp)/夜间血压负荷(nLBp)、平均动脉压(MAP)、血压晨蜂(MBPS)较前均显著下降(P<0.01);B组治疗3周末以上各指标较服药前也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下降程度较小;服药治疗3周末A组与B组比较,以上各指标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服药治疗3周末,A组24 h血压变异小,T/P高,B组24 h血压变异大,T/P低.结论 依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按时辰化服用可平稳、有效控制24 h血压,能最大限度降低血压波动和保护靶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83.
前列饮配合热能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通淋化浊类中药配合DNR数字热能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列饮颗粒剂(牛膝、大火草、蒲公英、苍术、黄柏、延胡索、威灵仙、丹参、黄芪等)配合DNR数字热能治疗仪治疗本病7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79.99%。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通淋化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对宫颈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确诊宫颈妊娠伴阴道出血患者11例,急诊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分别灌注氨甲喋呤(MTX),然后用明胶海绵微粒或明胶海绵微粒加少量丝线微粒栓塞。结果宫颈妊娠孕囊由子宫动脉供血,部分以一侧为主,8例见对比剂外溢。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完毕,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术后血β-HCG进行性下降。9例胚胎自行排出。2例行宫颈搔刮术,术中出血量不多,刮出物为陈旧性胎盘组织。胚胎排出或刮出后阴道出血完全停止。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妊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防和终止阴道大出血、保留子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胶原性眼内接触镜兔眼植入术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晶体眼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新型手术,胶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在国外应用于眼内接触镜(ICL)的研制,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目的:通过兔眼的动物实验,观察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眼内后的组织细胞学反应,评定胶原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成组实验设计。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完成,实验对象为20只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kg,性别不分。干预:实验兔随机分为ICL植入组、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术后14d和28d,取下实验动物眼的前段组织和ICL。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检查及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摄片。主要观察指标:ICL表面和眼前段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ICL植入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以大量吞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功能活跃,成纤维细胞较少。后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手术对照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较多巨噬细胞存在,后期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且有纤维组织形成。结论:ICL植入术后炎症细胞变化情况显示为典型的异物肉芽肿性炎症过程。胶原性ICL具有优良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6.
高小芸 《陕西中医》2009,30(7):840-841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出现寒战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曲马多1mg/kg,1min内静脉注射,治疗组40例给予曲马多1mg/kg+参附注射液1.5ml/kg(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到100mL),记录两组用药后寒战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及寒战复发例数。结果:给药10min后治疗寒战有效率对照组为85%,治疗组为9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寒战复发例数显著多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用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参附注射液是一种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寒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无法逃避。而临终之际常给人带来较大压力,人们会产生焦急、恐惧。人们忧伤、衰愁、痛苦是因为将面临着与亲人、家庭及社会永久的分离。这对人类而言将是极其痛苦的。做好临终病人的关怀护理,就是为了减轻临终病人的疼痛,减轻病人心理上的焦虑不安,解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与悲伤。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精神  相似文献   
88.
高凤华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89-189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已成为选择性AMI患者最重要的紧急疗法.冠状动脉闭塞后溶栓效果与发生闭塞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
MHCC97中肝癌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离肝癌细胞系MHCC97中肝癌干细胞并观察其干细胞特性.方法 利用流式分选法从MHCC97中分离出边缘群(SP)和主群(MP).分别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SP和MP细胞体内、外成瘤能力;羟基喜树碱(HCPT)体外诱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其分化潜能.结果 SP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7%,MP细胞仅为13%;1×103SP细胞可成瘤(2/8),MP细胞则需1×105才能成瘤(2/8).诱导3 d后,约15%SP细胞出现双核;诱导后SP细胞甲胎蛋白和r-谷氨酰转肽酶的表达降低,白蛋白表达增强,葡萄糖磷酸酶仅诱导后表达.结论 MHCC97中SP亚群富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癌细胞,即肝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神经元E3B1基因表达及其对轴突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针对E381(NCBI:NM-024397)RNAi的3个靶位点Abil1、Abil2、Abil3和1个不针对任何mRNA的RNAi靶位点(阴性对照)以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阳性对照),用带有neoR选择标志和GFP绿色荧光标志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构建E381 RNAi质粒,分别转染培养的神经元,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转染率,经G418筛选得到单一的转染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转染组神经元E3B1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出具有最佳抑制效应的siRNA转染神经元,加人轴突生长抑制物,观测轴突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RNAi质粒,各组细胞的转染率相近,均为34%左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bil1、Abil2和Abil3转染组细胞内E3B1 mRNA的表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Abil3转染组细胞的E38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最为显著,加入轴突抑制剂后Abil3转染组神经元轴突仍能继续生长.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能高效特异地抑制神经元E3B1基因的表达,E3B1基因的表达下调可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