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医药卫生   564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41.
四种单一磺化度的铝酞菁光动力学效应杀伤小鼠S_(180)肉瘤的研究余宏宇,赵克开,张鹭,陈勇,宝建中,蔡建明,龚志锦,陈晓东衡量某种光敏剂是否有应用前景,除了必须考虑其光毒副作用的轻重外,更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它对一定厚度的肿瘤是否具有有效的光动力学杀伤?..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的WeberB型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1.2~3.9年),平均2.8年,根据Meyer和Kumler的临床评价标准以及Leeds和Ehrlich的X线片诊断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达94%.结论:合并前胫腓韧带损伤,特别是伴前胫腓韧带撕脱性骨折的WeberB型骨折,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3.
44.
To study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transplantation vasculopathy which characterized by accelerated graft arteriosclerosis ( AGA), we estabfished a mouse aorta graft model. Methods: A segment of thoracic aortas of B10. A (2R) mice were transplanted to C57BL/10 mice abdominal aorta by end to side anastomoses. The different time point collected grafts were analyzed by morphological, histochemical and electro microscopic methods. Results:Rejection was manifested as a concentric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the smooth muscle cells. In contrast, the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 and subsequent ncointimal prolife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GA was localized to the regions of turbulent flow, i.e. the junction of the graft with the recipient aorta. Conclusion: This model separates the processes of rejec-tion and neointimal formation which usually manifested together in the lesion of AGA, elucidate that different mecha-nisms control vascular rejection and neointimal formation in chronic rejection.  相似文献   
45.
陈勇  方翠芬  向智敏  唐登峰 《中成药》2007,29(12):1867-1869
勒马回胶囊是由水蔓菁经加工制成,是由勒马回片经剂改而研制成功的新药,原勒马回片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关于水蔓菁中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少,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从中分离出环烯醚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本试验对勒马回胶囊化学成分作了进一步研究,通过DAD检测以及LC/MS联用进行结构确证,在勒马回胶囊中发现了原儿茶酸。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原儿茶酸具有增加冠脉流量等生理活性,因此,选择原儿茶酸作为含量测定指标,对控制本制剂的内在质量很有意义。参照文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勒马回胶囊中原儿茶酸的含量,经方法学考察和对3批样品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品内在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反复右中上腹疼痛牵扯到右腰背部不适39个月于2005年3月23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眼睑、面部、四肢无浮肿,心肺正常。右中上腹可扪及拳头大一软性肿块,边界不清,有压痛,肝脾未扪及。B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右肾区囊性肿块,约12cm×11cm×9cm大小,与肝下及胆囊紧连。右肾上极显示不清,肾盂输尿管及左肾输尿管未发现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正常。临床诊断: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②右侧巨大肾囊肿。2005年3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四孔法腹腔镜探查,肝脾正常,胆囊轻度…  相似文献   
47.
以视力下降首诊眼科的垂体腺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就诊眼科的垂体腺瘤患者被误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视力下降而用其他眼科疾病不能充分解释者行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有36例患者被发现垂体腺瘤,其中有12例曾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8例误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例被误诊为白内障,5例被误诊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3例被误诊为开角型青光眼,2例误诊为屈光不正。结论对临床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患者,应常规行眼底、视野及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垂体腺瘤等颅肉疾病。  相似文献   
48.
陈勇  崔大祥  孙凯  杨雁灵  戴辉 《医学争鸣》2003,24(8):703-705
目的:克隆sFGFRl(solubl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receptor-1)基因,并在RTS(rapid translation system)系统中高效表达相应蛋白.方法:培养Swiss rat 3T3 fibroblast细胞株,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取鼠sFGFR1 cDNA片段,酶切后克隆到pIVEX2.3d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Roche RTS ProteinMaster500系统,高效表达sFGFR1蛋白并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蛋白.结果:克隆了sFGFR1基因,测序证实序列正确;Western Blot证实sFGFR1蛋白在RTS系统中高效表达.结论:克隆了sFGFR1基因并在RTS系统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9.
王中华  窦科峰  杜建军  陈勇 《医学争鸣》2003,24(11):968-971
目的:构建人Heparanase基因的真核、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表达其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cDNA中,分别扩增出Heparanase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鉴定与测序证实后,连接成包括完整的人Heparanase基因ORF区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亚克隆法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RSET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结果:构建的人Heparanase基因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登录结果完全一致;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cDNA3.1及pRSET;SDS-PAGE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人Heparanase基因真核、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正确表达了6His/Heparanase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50.
食管癌切除术后不同重建途径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了解食管癌切除术后经不同径路重建,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后,经胸骨后胃代食管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1105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229例经左胸行胸内吻合(A组),716例经右胸食管床胃代食管行颈部吻合(B组),160例予以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经胸骨后行颈部吻合(C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径路的3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情况。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A组5/229(2.2%)、B组85/716(11.9%)、C组31/160(19.4%),C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1和P<0.05)。比较C组不同重建方式吻合口瘘发生率显示,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22.2%与11.6%,P=0.133)、全胃重建与管状胃重建(25%与15.6%,P=0.146)间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延长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至术后7d,吻合口瘘发生率由23.3%降至9.1%(P<0.05)。结论胸骨后胃代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前纵隔内的胃体受压、冲击吻合口所致;通过延长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能有效减少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