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气管插管开放和控制气道是急诊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位列急救复苏步骤之首。插管操作的顺利实施常是抢救成功的首要步骤和关键所在,以往插管操作多为麻醉科医师实施,为进一步缩短抢救插管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科尝试部分急救患者由急诊室医护人员自行实施抢救性气管插管,现对其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比观察了两种全麻插管方式用于颅脑创伤手术患者的优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12月间,的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分级)Ⅲ~Ⅳ级、GCS评分12~7分,有自主呼吸、需全身麻醉、且术前综合评估[1]无插管困难的急诊颅脑创伤手术患者,男35例,女25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髂总静脉延至右心房平滑肌瘤切除的麻醉处理。方法结合文献及一个病例介绍髂总静脉延至右心房平滑肌瘤切除的麻醉要点。结果在全麻复合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全面正确掌握该类患者的病史及病理生理变化、术中严密监测、尽可能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儿童癔病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8岁。主因头痛12d,伴呕吐7d入院。1995年8月5日开始头痛,为全头痛,呈进行性加重、阵发性加剧,表现为双手捶头、哭闹、面红、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第6天又出现频繁呕吐,非喷射性。在当地用神经细胞营养剂、青霉素等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每日睡眠时间渐减少。躯体检查无异常。精神查体:神清,背入病房,被动体位,查体合作。面容不整洁。有感觉过敏,无错觉、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未引出妄想内容,记忆力、智能正常。情感表现:极度痛苦,超出了疾病本身所表现的情感。行为:有主动性闭眼、违拗,…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胃癌根治术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毕清醒时间等的异同.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GE组)组与单纯全麻(G组)组2组(n=30),两组诱导用药相同;G组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GE组靶控输注异丙酚,硬膜外按需追加局麻药;2组均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结果 2组病人基础HR、MAP均无显著性差别.全麻诱导后,2组病人HR、MAP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下降,GE组较G组下降更显著(p<0.05);气管插管后,G组于1min、3min时HR增快,而GE组HR始终保持在较稳定水平.G组插管后MAP有一过性增高,且在切皮、分离胃体、手术1.5h 3个时点的HR、MAP均高于GE组(p<0.05);GE组插管后MAP仍略低于基础值,随后及术中MAP保持在基础值水平.2组术中AEPi均低于45.术毕停药后,G组病人23.5±10.5min时可唤醒,而GE组病人10.2±3.1min即可唤醒(p<0.01).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显著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63岁.因"腹痛3 d伴恶心、呕吐"入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痛,呈阵发性胀痛,不向他处放射,伴恶心、呕吐数次,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吐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同时伴有肛门排便、排气明显减少.患者10余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5年前行"胆囊切除术".4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2年前"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吻合)".  相似文献   
87.
患者女,63岁,因“反复右下腹痛、腹胀3个月余,加重5d”前来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隐痛,疼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后能自行缓解,近5d来腹痛加剧,腹胀明显。患者自诉疼痛时右下腹有肿块突出并伴腹胀纳差,疼痛缓解后肿块自行消失,无恶心、呕吐,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88.
本文比较连续静脉背景注射(CBI)芬太尼混合液对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影响。资料与方法60例(ASAⅠ~Ⅱ)普外及骨科手术病人,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24~72岁,平均458±112岁,平均体重581±94kg(46~80kg)。PC...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超前应用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ASA I或Ⅱ级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N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和K组(全身麻醉+氯胺酮组)。记录患者术前1天、麻醉苏醒后即刻、术后24 h、48 h机械痛敏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1天、麻醉苏醒后即刻、术后24 h、48 h、2个月疼痛程度并统计两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根据患者自行按压的患者自控镇痛(PCA)次数,计算术后芬太尼需要量。结果术前两组健患侧痛阈及VAS评分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苏醒即刻健侧及患侧痛阈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4 h及48 h健侧痛阈与术前无显著差异,K组健侧术后各时间点痛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苏醒即刻及术后24h患侧痛阈虽然较术前都降低,但K组痛阈明显比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侧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VAS评分均为0分,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K组比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IA的按压次数及芬太尼使用量K组比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比N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给予氯胺酮能有效提高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术后痛阈,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诱导插管方式用于急诊创伤患者的优劣。方法60例需全身麻醉的急诊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非正压通气序贯快诱导组(甲组),气管插管全麻持续高流量纯氧经面罩预吸,依次静注丙泊酚、芬太尼及罗库溴铵序贯快诱导,和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乙组),吸氧后静注咪唑安定镇静,口鼻咽表面麻醉后清醒经鼻盲探或直接喉镜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记录诱导插管时间,插管前、插管成功即刻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诱导插管期并发症。结果2组基础血压值相当。插管成功即刻,甲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81.8±4.2)mmHg和(61.3±5.6)mmHg,均显著低于清醒插管组[(128.2±8.4)mmHg和(88.2±8.5)mmHg,均P〈0.05];甲组插管时间为(147.35±19.26)s,显著短于清醒插管组[(189.75±56.26)s,P〈0.05]。甲组1例返流,无误吸;乙组7例呕吐,27例插管期呛咳明显,9例口、鼻腔黏膜损伤出血。结论与清醒插管比,非正压通气序贯快诱导气管插管不但同样可预防急诊创伤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的返流误吸,而且诱导捅管时问短,插管反应轻,插管损伤等并发疖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