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6岁,2009年7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以午后发热为主,夜间盗汗明显,同时患者有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超声示巨脾。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IL-2)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护理。方法对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行CIK细胞及IL-2的回输治疗时进行专科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效果确切,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CIK细胞联合IL-2治疗安全有效,为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血液专科护士应及时掌握这种新疗法的方法和护理并积累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43.
淋巴瘤化疗后行DC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治疗淋巴瘤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的淋巴瘤患者进行DC培养,然后通过淋巴结区皮下注射后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随访至今,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DC治疗安全有效,为化疗后淋巴瘤患者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陈霞  张晶  郭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377-3378
护士长在护理工作运行中起着领导决策的作用,其能力和水平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密不可分,血液科护士长又会有着其特殊性,因为血液科患者大多数都是血液肿瘤晚期,病情重变化快,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患者每天都要面对放疗、化疗等专科治疗,患者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认识高龄贫血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高龄贫血并心功能不全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年龄80~96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各23例,糖尿病21例,慢性肾衰竭19例,肿瘤12例,偏瘫5例.本组20例为缺铁性贫血,居老年人贫血的首位(43.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4例;骨髓造血减低性贫血及肾性贫血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贫血引起左心功能不全23例,右心功能不全7例,左心功能不全及右心功能不全并存16例.结论:高龄贫血合并心功能不全起病缓慢、隐匿,症状多变、无特异性,易与其他老年内科疾病并存,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46.
郭智 《临床荟萃》2009,24(7):642-644
细胞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辅助手段已经得到较多的临床应用,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重建、消除残留病变及骨髓净化部具有良好效果。既往一些免疫治疗的方法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等已成功应用于某些肿瘤的临床治疗,但存在体外增殖数量少、不良反应大、效果不佳等缺点,限制了其推广应用^[1]。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随访1~10年(平均4.2年),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的7例患者,6例存活,1例死于多发转移;单纯接受化疗的5例患者,1例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可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检查早期诊断,对化疗及放疗均敏感,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后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过多疗程一线、二线、新药、免疫等均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予以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干细胞后采集出超高水平CD34+细胞,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再予序贯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结果:总计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3.67×108/kg,CD34+细胞48.68×106/kg,第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天造血功能恢复,复查全身PET-CT提示获得完全缓解,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8天造血功能恢复,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超高CD34+细胞采集的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可以让患者有机会进行多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动员的创新方案。对于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达到更深层次缓解,且安全性较高,延长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氨磷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MDS患者给予氨磷汀500 mg静点1次/d,每周连用5 d,共4周。结果9例患者血液学指标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6例粒系明显改善,4例红系改善,3例血小板有改善,共7例输血间隔延长;主要毒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氨磷汀是一种有效治疗MDS方法,能改善临床表现、减少感染和出血,有利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50.
CIK治疗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CIK治疗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方法对5例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存在化疗耐药、多处结外器官侵犯的患者进行CIK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侵犯部位肿块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2例多发侵犯性患者治疗前后显示完全消失。结论CIK细胞治疗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为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应用CIK细胞将是难治性或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1个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