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医药卫生   24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索鸡贫血病毒VP3基因核酸疫苗(pVVP3)对SHG-44人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荷SHG-44人脑胶质瘤Wistar大鼠的肿瘤模型,随机分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给药,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肿瘤生长情况,通过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分析,检测pWP3在Wistar大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pWP3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其抑瘤率达90.58%。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在pWP3治疗组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说明pVVP3对SHG-44人脑胶质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有效抑制HBV DNA后,采取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与单用ETV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所有患者已经ETV抗病毒治疗3年或以上,HBV DNA阴性,无IFN治疗禁忌证,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9例。对照组:继续ETV治疗;序贯组:更换为IFNα序贯治疗;联合组:联合IFNα治疗。检测治疗0、12、24、36、48周时血清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情况,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结果无退出研究病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序贯组有1例24周后出现了病毒反弹,但无临床症状,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治疗结束时,序贯组和联合组HBsAg下降的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序贯组和联合组各有2例出现了HBsAg的阴转,阴转率22%;对照组未出现HBsAg的阴转病例。结论 ETV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后的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HBsAg下降水平优于ETV单药治疗,少数患者出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估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评价CTC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对它的耐受性。结果 CTC成功检出3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道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C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30例行CTC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3.3%和63.3%。在16例行全部3种检查的患者中,耐受性分别为87.5%,68.8%,56.3%。结论 CTC技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全面的评价全结肠和腹腔内情况。CTC可以与纤维结肠镜互补来诊断结直肠癌,并可作为高龄、高危人群的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激肽释放酶基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胶原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HK)克隆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中,经三质粒共转染方法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rAAV-HK病毒.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和模型组,采用5/6肾切除的方法构建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成单纯手术(n=6)、对照组(n=6)和实验组(n=6).实验组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1×1011pfU的rAAV-HK病毒.分别于模型构建前、后(基因转染前)及基因转染后1~3月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基因转染3月后处死动物,取其心脏、主动脉和肾脏等脏器提取总RNA及蛋白质.主动脉组织切片行天狼星红染色,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缓激肽B2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K基因转染后3月,实验组大鼠与单纯手术和对照组相比血压明显下降[(163±13)vs(217±16)vs(220±13)mmHg,n=6,P<0.01];主动脉中膜内胶原纤维明显减少;主动脉组织缓激肽B2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AT1R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下调. 结论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激肽释放酶基因能够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同时减少主动脉中膜胶原纤维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它上调缓激肽B2受体和下调AT1R蛋白在主动脉组织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01诊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51例,32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12~90个月,平均39个月。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中透视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移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分析驻马店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该市1995-2010年上报的HIV/AIDS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累计报告HIV/AIDS 14 717例,其中AIDS病人9 779例,死亡3 809例。报告病例以人群集中筛查发现为主。感染途径以有偿供血为主,占68.7%,其中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比较集中的3个县HIV阳性人数占总数的72.1%;既往输血感染占14.9%;性接触感染占10.2%(主要是配偶间)。2005年死亡人数最高,达648例,近几年病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该市因既往不规范采供血造成HIV感染,目前已进入死亡高峰期,近年经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存在HIV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IM)对中高度复发风险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疗效及其优化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间接受R0手术切除的连续225例中高危原发GIST患者(中危62例,高危163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接受IM辅助治疗及未接受IM辅助治疗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在中危GIST患者中,服药组与未服药组相比,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3.3%和88.6%,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高危GIST患者中,服药组与未服药组术后1年的RFS分别为93.5%和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而术后5年RFS分别为56.1%和50.2%,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此外,在高危GIST患者中,核分裂象>10/HPF或有局部浸润的服药组和未服药组患者比较,服药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未服药组,P值分别为0.022和0.036,而核分裂相≤10/HPF且无局部浸润的服药和未服药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结论 GIST术后IM辅助治疗可有效延缓肿瘤复发,但不能预防IM停药后的肿瘤复发,对于核分裂象>10/HPF或伴有局部浸润的高危GIST患者,应尽量延长术后IM的辅助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评价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经后入路行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男2例,女12例;年龄62~81岁,平均68岁。骨折均位于T11~L2,其中单椎体骨折12例,两个椎体骨折2例;椎体高度压缩78.5%~92.4%,平均82.5%。后凸畸形的顶椎均位于胸腰段,其中L1 7例,T12 5例,L2 2例。后凸畸形Cobb角39°~59°,平均45°;脊柱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4~2.8cm,平均1.6cm;腰椎前凸41°~62°,平均58.4°,9例出现腰椎前凸代偿性加大。均有腰背部疼痛及疲劳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5分(7.5~9分)。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12例,D级2例。其中10例采用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钉道。结果:手术时间187~221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量372~463ml,平均420ml。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予以修补,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胸腰椎后凸Cobb角0°~9°,平均5°,平均矫正率达88.9%;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0~0.8cm,平均0.3cm;腰椎前凸角28°~43°,平均37°。随访12~33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后凸Cobb角0~11°,平均7°;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1.2cm,平均0.4cm;腰椎前凸29°~45°,平均39°;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为E级;腰背疼痛消失11例,明显缓解3例,VAS为1.9(0~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植骨融合及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及拔出,固定邻近节段无继发骨折。结论: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与经椎弓根截骨术比较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当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难以施行椎体成形术时,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