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观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的100例患者,根据有无骨转移分为2组:骨转移组(n=40),未骨转移组(n=60)。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入院时、随访发生骨转移时血清糖类抗原(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2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血清肿瘤标记物和赫赛汀的应用情况等,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血清CA153、CEA对HER2阳性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骨转移组和未骨转移组入院时血清CEA、CA1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CEA水平(AUC 0.72,95%CI0.63~0.81,P=0.01)和CA153水平(AUC 0.67,95%CI 0.60~0.77,P=0.03)为预测预测骨转移的因素。其中CA15317.2U/mL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8.8%,特异度为45.0%;CEA2.64μg/L预测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43.3%。结论血清CA153和CEA水平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骨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携带BRCA1/2突变的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非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其他肿瘤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465个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先证者的BRCA1/2基因胚系突变,比较突变组与非突变组有非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其他肿瘤家族史的比例.结果 在465例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先证者中,BRCA1/2突变者47例(10.1%),非突变者418例(89.9%).在BRCA1/2突变组和非突变组中,两者总的非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其他肿瘤家族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突变组与非突变组,27.7%∶29.9%,x2=0.10,P=0.75);但两组的瘤谱分布有差别,在突变组的家族中最常见肿瘤为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而在非突变组家族中最常见的为肺癌、胃癌和食管癌.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3种肿瘤家族史总的比例在突变组中显著高于非突变组(突变组与非突变组,17%∶7.7%,Fisher精确概率法P=0.048).突变组家族中发生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为非突变组家族的2.47倍(95% CI为1.07 ~ 5.74).结论 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相比较于非BRCA1/2突变家系,BRCA1/2突变患者的家系有相对较高的风险发生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估乳腺癌的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 运用MTT法检测 12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对 5 5例原代培养乳腺癌细胞系的抑制有效率。结果  12种药物的抑制有效率为 16%~ 5 1% ,5 -Fu、PTX、DDP、EPI、NVB等 5种药物敏感性最好 ,与其它 7种药物差异有显著性 ;不同个体敏感药物不一定相同。结论 MTT法对乳癌药敏的评估能为乳腺癌的个体化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利用新型示踪剂——^99mTc-利妥昔配合专利蓝染料对60例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例进行SLNB,并对SLN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LNB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SLN检测成功率95%(57/60)。SLN转移阳性23例(40%),其中18例为常规病理检查转移阳性(78%),5例为免疫组织化学检出的微转移(22%)。23例SLN有转移病例中,9例同时存在其他腋窝淋巴结转移,另外14例为惟一转移淋巴结。1例SLN转移假阴性。灵敏度96%(23/24),准确性98%(56/57),特异度100%(33/33),假阴性率4.3%(1/23),阴性预测值97%(36/37),阳性预测值100%(24/24)。内乳淋巴结显像11例,活检病理检查均为转移阴性。结论同位素示踪剂和蓝染料联合检测方法对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进行SLNB同样适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不应做常规推荐。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携带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相关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对基础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A)、蒽环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taxane,A-T)、蒽环联合紫杉和铂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taxane/carboplatin,A-TP)的疗效反应。  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5年5月,105例携带DDR基因胚系突变(非BRCA)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分别接受A(n=69)、A-T(n=19)、A-TP(n=17)3种新辅助化疗方案。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乳腺癌特异生存(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及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  结果  93.3%(98/105)的患者接受了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接受A、A-T、A-TP新辅助方案的3组患者的pCR率分别为11.6%、21.1%和35.3%。A-TP组pCR率显著高于A组(P=0.028),A-TP组pCR率也高于A-T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经过65.6个月的中位随访, A-TP组的BCSS(HR=0.50,95%CI:0.09~2.73,P=0.41)和RFS(HR=0.51,95%CI:0.15~1.74,P=0.27)略优于A-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DDR基因胚系突变患者应用A-TP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pCR率,加入铂类药物或可提高患者的药物反应性及预后 。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女性家族性乳腺癌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家系中其他非乳腺癌肿瘤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2003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4847例汉族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散发性乳腺癌4382例,家族性乳腺癌465例,比较两组间其他肿瘤的分布情况.结果 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发生其他肿瘤的比例显著高于散发性乳腺癌(家族性乳腺癌vs散发性乳腺癌,29.7%vs20.8%,P<0.001),家族性乳腺癌中其他肿瘤的家系总体发生风险是散发性乳腺癌的1.61倍;进一步分析发现,胰腺癌、前列腺癌及肾癌在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散发性乳腺癌(胰腺癌:2.2%vs0.8%,P=0.002;前列腺癌:1.5%vs0.3%,P<0.001;肾癌:1.1%vs0.4%,P=0.03),家族性乳腺癌中有胰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家系的发生风险分别是散发性乳腺癌家系的2.90、6.07和2.97倍.结论 在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与散发性乳腺癌患者比较,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家系中发生其他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胰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  相似文献   
58.
59.
BRCA1和BRCA2的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RCA1和BRCA2的始祖突变多种多样,而且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口中突变类型和频率不尽相同。在特定的人口中,始祖突变由于存在始祖效应,其发生率较高。与昂贵的全基因扫描相比,始祖突变检测更加方便、经济和易于普及,能为相关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0.
直流电结合阿霉素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云涛  杨国梁 《癌症》1992,11(6):444-447
本文探讨了直流电(DC)结合阿霉素(ADM)时小鼠S_(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ADM+DC组抑瘤率为56.79%;单用DC(3v,1h/d·3) 治疗抑瘤率为28.24%;单用ADM(5mg,kg~(-1)/d·3)抑瘤率为33.62%。ADM+DC组与DC组和ADM组相比较,P<0.05。静注等量阿霉素后最大血药浓度是电治疗时肿瘤局部注射阿霉素的2.12倍,曲线下峰面积是1、40倍,心脏最大浓度为3.56倍。本研究提示直流电和阿霉素有协同作用。在直流电治疗肿瘤时,肿瘤局部注射阿霉素不仅提高了肿瘤局部药浓度,而且较传统的静注降低了阿霉素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