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正患者男,68岁,主因"巩膜及皮肤黄染20d"入院。20d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尿呈浓茶色,大便变浅,1d前在当地县医院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腹部查体阴性。肠鸣音存在。腹部彩超检查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宽约15mm。胆囊充盈过度,大小约115 mm×45  相似文献   
5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无斑块,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短轴切面不同截断各壁的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正常组颈总动脉距分叉处1.5 cm及2.5 cm处管壁的轴向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距分叉处1.5 cm及2.5 cm处管壁的轴向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颈总动脉管壁的运动速度向量较糖尿病组增大。正常组颈总动脉各壁的轴向速度及应变率数值均大于糖尿病组(P0.05);2组颈总动脉各壁应变的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无创检查颈动脉的方法,用于评价颈动脉的力学状态。短轴切面的轴向速度、轴向应变率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力学改变的指标,而轴向应变则不能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4.
高丽  刘欣  薛红元  许彩娜 《河北医药》2012,34(24):3837-3838
患者,女,63岁。主因发现胆囊结石4年,持续性右上腹痛2d就诊。患者4年前发现胆囊结石未予治疗。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发热、无寒战。门诊以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收住院。体格检查:T:38.1℃,P:120次/min,R:19次/min,BP:122/70mmHg(1mmHg=0.133kPa)。面色潮红,痛苦面容,呼吸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55岁。近5年腰臀部肿块、疼痛来诊。查体:右侧臀部外上可触及局部隆起,大小约180mm Q 130mm不规则实性肿物,位于右侧髂骨翼后侧,边界不清,质硬,有压痛,基底无移动。超声检查:患者取俯卧位,于右侧腰臀部皮下软组织内可探及一约154mm Q 97mm低回声团,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条状、片状强回声斑,后方伴声影(图1)。其后方髂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可见“虫蚀样”改变(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右侧腰臀部低回声团内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图3)。脉冲多普勒: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最高流速约65.2cm/s,RI:0.97。超声印象:右侧腰臀部实质性占位(考虑软骨肉瘤可能)。CT平扫:右侧髂骨及骶骨、腰臀部可见巨大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约46.8Hu,其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及小斑片状钙化灶、稍高密度影。右侧髂骨及骶骨形态不规则,局部呈膨胀性改变,其内可见多发骨嵴影,其后部骨质结构破坏不连续。CT印象:右侧髂骨及骶骨、腰臀部占位,考虑恶性可能性大。手术所见:行骨盆肿瘤切除、同种异体髂骨重建术。沿髂嵴切口向后至臀大肌纤维方向切开约60mm,髂部肿物已达中线,位于臀中肌下,锯断骶骨翼,将骨盆肿瘤切除。病理诊断:骨源性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TCD)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0例围绝经期脑底动脉型偏头痛TC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普通型偏头痛TCD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差值[(29.42±6.13)cm/s]、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差值[(25.15±5.32)cm/s],与对照组双侧差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绝经期脑底动脉型偏头痛的TCD特点是大脑中动脉或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两侧不对称。高流速侧平均血流速度接近正常值上限,低流速侧的平均血流速度接近于正常值下限。  相似文献   
57.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比较静息状态下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及缺血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Ⅵ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30例,分别为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心尖四腔、二腔和左室长轴切面,室壁均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3个节段;胸骨旁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3个短轴切面水平节段,分别测量缺血节段及正常节段的心肌速度(Vs)、应变(ε)和应变率(SR)。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各室壁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Vs依次递增(P<0.05);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近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以及二尖瓣水平径向Vs、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降低(P<0.05)。血供正常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无创冠心病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或排除冠心病诊断。  相似文献   
58.
1 病历简介患儿男 ,日龄 4 8天。因咳嗽 4天、发热 1天就诊。查体 :T 38℃ ,P 14 3/min ,R 36 /min。咽部充血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及小水泡音。心率 14 3/min ,律整 ,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示右下肺炎 ,心隔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支气管肺炎。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心率 14 3次 /min ,P R间期延长达 0 .15s ,QRS波群时限增宽为 0 .11s,I导联呈R型 ,aVL呈qR型 ,V5呈Rs型 ,R波有钝挫 ,V5VAT延长达 0 .0 6s,V1呈rS型 ,其S波宽阔 ,SⅢ 粗钝 ,ST T无异常改变。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双束支阻滞 (完…  相似文献   
59.
<正>患者,男,27岁,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在我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给予强心、利尿、抗炎、抗凝治疗,恢复平稳。于术后第8天突感下肢麻木疼痛。查体:T37.2℃,P 80次/min,R 18次/min,BP 120/60 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80次/min,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未  相似文献   
60.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缺血所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是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和完全性脑梗死的重要前兆,占各类脑血管病的6%左右。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研究显示[2]有半数以上的TIA有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笔者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