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慢性中耳炎的HR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的HR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硬化、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还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的破坏.69例渗出肉芽型中耳炎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结论依据中耳腔内软组织影的分布、形态及骨质改变等特点,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可籍HRCT做出诊断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2.
囊性间皮瘤是一种间皮来源的罕见的良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明.发生于衬有浆膜的胸膜、心包或腹膜间隙的间皮组织[1],常发生于盆腔脏器的表面,但也可发生于腹膜后[2-3].由于临床上腹膜后囊性间皮瘤非常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他腹膜后囊性病变有时难以鉴别.笔者报道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囊性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希望通过对该肿瘤的认识,以及与腹膜后其他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3.
患者 男 ,2 6岁。以“咳嗽 ,咯痰 ,胸痛 2 0d”主诉入院。 2 0d前吸入有毒气体 (CS2 和氨水混合气爆炸 )约 2min后出现咳嗽、无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急诊给予吸氧、静滴青霉素 ,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 9d前再次出现剧烈胸痛、胸闷、气短、气喘、咳嗽、咯白色粘痰、偶咯黄绿色痰。胸片示 :双肺纹理增重 ,双肺中上野见密度增高影。痰培养 2次提示铜绿假单胞菌。血常规 :白细胞 73 .9× 10 9 L ,中性分类 82 .8%。给予舒普深静滴 1周 ,无明显效果。为进一步诊治 ,急来我院门诊 ,以“吸入性肺炎”收住。既往体键 ,无胸部不适及呼吸…  相似文献   
24.
左骶棘肌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何杰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 ,原发于软组织者罕见。现报道 1例原发于肌组织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 男 ,3 3岁。 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背部一包块 ,无痛。体检 :左背部一大小为 15cm× 6.0cm之带状包块高出皮面 ,表面皮肤无红肿 ,质韧 ,边界不清 ,无压痛。活动度差 ,无波动感 ,站立时包块明显 ,平卧时缩小。无外伤史。超声 :左侧背部实质性包块 ,肌纤维瘤 ?CT所见 (图 1) :(1)左侧背部中层肌肉内带状低密度影 ,大小约 15cm× 6.5cm× 2 .3cm ;(2 )右侧背部浅、中、深 3层肌肉先天缺如 ;(3 )脾脏大。手术所见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  相似文献   
25.
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CT、MRI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估CO中毒脑损伤的CT、MRI表现并比较其发现病变的能力。方法 对 5 2例CO中毒脑损伤患者行CT、MRI扫描 ,分析比较CT、MRI所见。结果 CT诊断苍白球变性坏死 9例 ,脑白质脱髓鞘 3例 ,脑萎缩 3例。CT的阳性检出为 15例 ,阳性率 2 8.8%。MRI诊断苍白球变性坏死 2 4例 ,脑白质改变 10例 ,其中苍白球变性伴脑白质脱髓鞘 7例 ,海马区改变 8例。MRI的阳性检出为3 1例 ,阳性率为 5 9.6% ,MRI的阳性率高于CT。 2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MRI对CO中毒脑损伤诊断均有意义。MRI对CO中毒诊断优于CT ,MRI能显示比CT更多的病变  相似文献   
26.
正常小脑蚓部的MRI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MRI上测量健康国人小脑蚓部的大小 ,探讨年龄和性别与其大小的关系。方法  36 0例健康成人 ,男 180例 ,女180例 ,年龄 2 0~ 87岁。测量MRI上小脑蚓部径线 ,总面积及各叶面积。结果 小脑蚓部前后径及上下径在 6 0岁后呈下降趋势 ,前后径 5 0岁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6 0岁后更为明显。同年龄组小脑蚓部前叶面积及小脑蚓部总面积男性大于女性 ,而蚓部中叶及后叶面积在不同性别同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正常人小脑蚓部径线及面积在 6 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蚓部前叶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27.
1966年Brain等[1]首次报道1例桥本脑病(HE),临床表现为复发性,自行缓解的卒中样发作及昏迷,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增高,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本病亦称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激素反应性脑病[1].现报道1例HE. 病例 女,38岁.2009年4月入院.2008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怕热.半月后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在外院住院作脑MRI、DSA等检查,诊断为脑梗死,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用药不详).当时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600 IU/mL(正常值:0~34 IU/mL),未予重视.2008年共有3次卒中样发作,并有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2次.2009年4月又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及精神障碍入我院.查体:谵妄、欣快、言语多.甲状腺Ⅱ°肿大,质中.双手平伸细震颤,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Chaddack(+).检测甲功异常.  相似文献   
28.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许旺氏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颅神经鞘瘤多发于颅神经的感觉支,包括听神经,前庭神经和三叉神经,起源于运动神经的神经鞘瘤罕见,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舌下神经鞘瘤罕见[1],最早于1933年由De Martel等报道[2].本文回顾分析1例舌下神经鞘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9.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机体对空间定向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运动错觉.病人感到自身或外环境在旋转、移动或摇晃,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病变的钼靶X线、MRI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钼靶X线、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结果 48例中乳腺纤维腺瘤18例,乳腺增生症12例,双乳多发囊肿8例,乳腺腺病伴慢性炎症8例,2例脂肪瘤.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结构及局部血管多正常,边缘清晰而光滑,密度均匀.钙化点形态较规则,边缘光滑,颗粒稍大,清晰,数量少,可成簇生长,也可弥散在腺体的一个区内.MRI T1WI表现多为边缘光滑的圆形、卵圆形或片状均匀等或低异常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4例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均一强化.结论 乳腺钼靶摄影是乳腺良性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而磁共振成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