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骨组织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其代谢产物是羟脯氨酸(HYP) ,血钙降低时,出现骨的溶解吸收,尿HYP排出增多,测定尿液中HYP含量,可间接了解小儿体内缺钙情况。本组选取低血钙患儿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重度低血钙组(总血钙<1.75mmol/L)12例,轻度低血钙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胃溃疡癌变的胃镜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对486例经内镜检查及活检的病例分为对照组(非溃疡组)103例;溃疡组,包括胃溃疡(GU)组156例,十二指肠溃疡(DU)组121例;溃疡型胃癌76例.分别观察溃疡周边组织学改变,用统计学分析粘膜病变的差异.并对93例胃溃疡患者进行了3月~8年随访观察.结果发现胃溃疡癌变时其周边组织多伴有粘膜萎缩、肠化及非典型增生.结论胃溃疡本身不具有癌变,而与其周边粘膜组织萎缩肠化生-非典型增生病变密切相关,是胃溃疡癌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3.
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系指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或伴有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的一种退行性变,约占慢性胃炎的30%.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若在其基础上伴发不完全肠化和(或)中重度异常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期病变.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癌变发展,以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1998-2006年来用自拟养胃汤治疗CAG 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杜蛭丸治疗中风1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朝霞  杨连升 《陕西中医》2006,27(7):820-822
目的:观察杜蛭丸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杜蛭丸(杜仲、巴戟天、淫羊藿、黄芪、当归等),对照组50例口服黄杨宁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提示:杜蛭丸可减轻脑缺血时血管通透性及脑水肿,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还可增加血流量及主动脉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及外周阻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长期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奥卡西平(OXC)治疗31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起始剂量为4~5 mg/(kg.d-1),维持剂量为25~45 mg/kg.d-1,以治疗前3个月癫痫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后12个月内的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OXC后6个月、12个月后,患儿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儿占45.2%(14/31),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个月与12个月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9%(4/31),因不良反应和经济原因退出观察者2例(5.88%)。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头晕、头痛、恶心、纳差、皮疹。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疗效明显、稳定、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在年龄小于5岁的患儿中应用OXC的安全性有待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脂联素(APN)水平与生长激素、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我院正常足月新生儿78例脐血APN、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其中小于胎龄儿(SGA)13例,适于胎龄儿(AGA)53例,大于胎龄儿(LGA) 12例,并按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长2(m2)评估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新生儿脐血APN水平与BMI呈明显正相关(r=0.367 P<0.05);SGA(19.95±4.71)mg/L,AGA(24.81±4.15)mg/L,LGA(26.57±4.29)mg/L,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F=16.65 P<0.05);与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53 P<0.05);与生长激素无明显相关性(r=0.072 P >0.05)。结论新生儿体内APN可能来源于自身脂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儿的营养状态,它可能和胰岛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7.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生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动态测定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1-10月出生的新生儿70例.其中40例早产儿为研究组,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由专人准确测量新生儿净体质量、卧式身长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28~33周早产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6.19±3.78)mg/L、(18.15±6.60)mg/L、(21.33±2.23)mg/L、(26.18±4.06)ms/L;>33~37周早产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12.91±4.26)mg/L、(20.27±5.33)mg/L、(19.08±7.32)mg/L、(23.34±1.55)mg/L;足月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联素水平分别为(19.59±5.25)mg/L、(26.55±8.76)mg/L、(21.07±4.31)mg/L、(25.38±7.32)mg/L,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第1天脂联素水平随着胎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F=32.27 P<0.05);脂联素与BMI呈正相关(r=1.24 P<0.05);早产儿第1天和第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有明显差异,第1、4、7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足月儿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产儿脂联素水平与胎龄、BMI和日龄均密切相关,脂联素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弹力图指标、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54例)和针药组(54例),两组均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 mg/kg),针药组加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同时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客观疗效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神经递质指标等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2.6%)显著优于药物组(77.7%)(P0.05)。针药组治疗后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量表(CS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高于药物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K值均低于药物组(P0.05),Angle角、MA值均高于药物组(P0.05),针药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阳性率、K值阳性率、Angle角阳性率、MA值阳性率均低于药物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与单纯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凝指标、神经递质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赵娜  田朝霞 《全科护理》2020,18(26):3453-3457
[目的]了解汾阳市城区中学生高血压病人睡眠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调节睡眠质量的角度,为干预此类人群的血压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汾阳市初中、高中学生(年龄14~18岁)高血压病人243人和非高血压人群272人进行对比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睡眠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睡眠认知各项目得分中,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睡眠认知得分普遍较低,其中性别、家庭高血压史、家庭关系、保健知识获取渠道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男病人(OR=0.170,95%CI:0.078~0.373),有高血压史(OR=5.298,95%CI:2.361~11.888),家庭关系和睦(OR=4.066, 95%CI:1.659~9.965),保健知识获取渠道中专业医学书籍(OR=10.028,95%CI:1.462~68.766)是中学生高血压病人睡眠认知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高血压组的睡眠认知情况总体上优于高血压组,城区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睡眠认知的错误信念严重,状况不容乐观;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应尽早干预、尽早防治,以便为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索大鼠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活性及相关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B组、C组、D组。于实验前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H反射检测及运动功能评价,后以10%水合氯醛0.3 mL/k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无菌条件下行左侧L4、L5、L6限制性椎板部分切除后暴露背根神经节。A组、B组分别以A型肉毒毒素背根神经节注射,C组注射等容积(6μL)0.9%氯化钠注射液,D组不干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注射后1,3,7,14 d进行H反射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1)H反射测定: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A组大鼠左后肢H反射潜伏期、波幅较注射前均明显延长、降低(P<0.05,P<0.01);B、C、D 3组大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与注射前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较B、C、D组的相应观察时间点明显延长(P<0.05)和降低(P<0.01);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组间两两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Rivlin斜板实验: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斜板度数均较注射前为低(P<0.05);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第7天,第14天,A组斜板度数显著低于B、C、D组(P<0.05,P<0.01,P<0.01);注射后不同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斜板度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具有抑制脊髓反射环路,降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