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与康复。方法2l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股骨髁支撑钛板,根据骨折粉碎情况,辅助应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对骨质缺损多者应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尽早使用CPM康复锻炼。结果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愈合及功能评定:优14例,良6例,差1例。结论术中满意的复位及骨缺损的处理和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应用跖内侧筋膜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实用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足底内侧邻位筋膜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8个月-8年随访,患足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跖内侧邻位筋膜皮瓣转位可有效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本皮瓣是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Dewar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锁关节的稳定性由关节囊、肩锁、喙锁韧带、三角肌及斜方肌的腱性附着部分共同维护,当肩锁和喙锁韧带完全断裂时,形成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目前针对该型损伤的治疗有多种手术方法,但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报道不一。1991年1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喙突移位手术即Dewar-Barrington手术,治疗新鲜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17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川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川膻川无头JJnJ-t(空心短螺纹螺钉内固定治疗Bryan—MorreyIV型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39岁,平均27岁、3例患者合并部分桡神经损伤,均表现为虎口区感觉减退,无运动功能损伤症状,合并桡骨小头软骨轻度损伤2例,合并桡骨颈部位环状韧带部分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48~72h内手术治疗,术后24~48h开始件肘关节活动支具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功能练习。结果伞部患者获得24~30个月随访,术后6~10周CT检查证实骨折获得满意的临床愈合,随访24个月未发现肱骨小头坏死。按照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时优11例,良1例;术后24个月时优12例。3例合并部分桡神经损伤患者均在手术后2~3周完全恢复神经功能结论九头加压窄心短螺纹螺钉川于治疗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可以提供牢固、稳定的固定并允许早期肘关节功能练习。  相似文献   
15.
尺骨冠状突骨折是肘关节骨折中发病率很低的骨折类型 ,其分型和治疗效果的临床报道也不多[1~ 3 ] 。 1990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 12例 ,按照Regan Morrey分型指导治疗[1] ,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7~ 5 5岁。致伤原因 :骑自行车摔伤 4例 ,骑摩托车摔伤 5例 ,其他原因致伤 3例。新鲜外伤 11例 ,伤后 6个月就诊 1例。1 2 骨折分型与合并损伤 按Regan Morrey分型分为三型。Ⅰ型 :尺骨冠状突尖部骨折 ,本组 4例 ;Ⅱ型 :小于或等于 5 0 %尺骨冠状突骨…  相似文献   
16.
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塌陷性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使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塌陷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11月,使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塌陷性骨折28例(36足),比较手术前后Bolder角、Gissane角、跟骨的宽度及高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足弓基本恢复正常,Bohler角由术前平均-6.23°±0.35°恢复至术后平均19.89°±1.28°,跟骨丘部高度由术前平均(36.10±2.38)mm恢复至术后平均(42.80±2.49)mm.结论 对于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塌陷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既可复位距下关节、Bohler角、Gissane角,又可恢复跟骨的宽度及高度,使其达到解剖复位,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弓根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作用,寻找一种个体化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提高置钉的成功率.方法 选用5例脊柱标本,每例标本的T11-L2均经螺旋CT断层扫描后,图像榆入到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测量T11-L2椎弓根各径线的数据,并根据数据模拟出各椎弓根的形态特点,计算在考虑和未考虑螺钉直径的情况下进行置钉的安全角度的范围,依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的角度在标本上置钉.再行CT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结果 在未考虑螺钉直径的情况下,沿椎弓根轴线在T11-L2横断面上置钉的平均最大安全范围平均为24.3°、24.3°,21.7°、23.1°在矢状面为44.3°、44.3°、42.8°、40.0°用直径为5 mm螺钉植入时,在横断面平均最大安全范围是9.1°、9.6°、10.5°,9.6°,在矢状面是31.3°、31.2°、29.7°、27.7°,这些数据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置钉时应考虑螺钉直径.结论 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严格按照个体化的椎弓根的轴线方向植钉,在置钉时应考虑到螺钉本身直径的因素,以提高植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加骨圆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6例.结果 术后随访10个月~5年,26例骨折均愈合,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损伤暴力大,血循环破坏重,骨折愈合慢,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高,采用本方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期治疗中应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1984-01/2005-06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42例,采用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的内固定后,应用外用改良铰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与传统绞链不同的是,近侧合叶片的联结点不是一个圆孔,而是一个按照膝关节瞬时中心曲线设计的滑道。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铰链石膏/支具配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 结果:82例患者平均获2年随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6~8周内愈合者22例(52.4%),9-12周全部愈合。②实验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股骨及胫骨干骨折早期负重后Ender钉尾轻度外移3例,系断端嵌合不佳所致;骨折部半侧愈合不良1例;向外成角10&;#176;1例。无一例发生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关节僵硬和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术后5,6,7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5周:(92.53&;#177;15.34)&;#176;比(80.12&;#177;16.41)&;#176;,6周:(108.48&;#177;16.35)。比(96.26&;#177;18.37)&;#176;,7周:(146.37&;#177;19.28)&;#176;比(135.21&;#177;17.65)&;#176;,t=2.73~3.54,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检查骨痂出现率:术后4,5,6周实验组骨痂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2%比0.28%,0.67%比0.40%,0.88%比0.70%,χ^2=4.08~5.86,P〈0.05)。 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内固定后,应用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原理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骶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钉道参数的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正确地选择进针点、进针方向和骶髂螺钉长度,以及对S1椎弓根形状和骶髂关节毗邻结构解剖的了解成为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成败的关键。目的:通过对成人骨盆后环的CT测量,为临床用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提供形态学依据,并探讨钉道参数的变异性相关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实验,于2008-01/10在河北工程大学CT中心完成。对象:选择10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50人,年龄23~56岁,平均32岁,无骶髂关节疾患。方法:用CT对100名健康成人骨盆进行扫描成像,测量S1椎弓根宽、高;S1到髂骨翼的投影点中心(即进针点)至相应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至相应椎弓根中心的距离;进针点与坐骨切迹和髂后上、下棘的距离;S1的轴线(即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和冠状面所成的角度,并记录受检者的性别、身高、体质量。分别对不同性别、左右侧别的钉道长度、进针方向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并以泊松相关分析研究各因素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骶髂关节螺钉参数的数值。结果:100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S1椎弓根宽平均(25.8±2.5)mm,高平均(21.2±2.7)mm;进针点至对侧前皮质的距离为(84.5±4.56)mm;进针方向与冠状面的夹角为(25.9±6.5)°,与矢状面夹角为(22.2±5.6)°;进针点与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38.5±4.3)mm,与髂后下棘的距离(39.2±6.7)mm;与坐骨大切迹的距离(43.9±7.6)mm。②以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性别、体质量、身高各因素对钉道长度、椎弓根宽度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在消除体质量及身高因素的影响后,性别对钉道长度及椎弓根宽度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左、右侧别相比,钉道长度、进针角度及椎弓根宽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泊松相关分析显示身高、体质量与椎弓根宽度及钉道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进针角度与后两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经骶髂关节骶骨钉的钉道参数具有较大变异性,不同个体有显著不同;体质量和身高是两个影响变异性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