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7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361篇
医药卫生   12980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简称TNHL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 1976年高月清等首先报告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 ATL)认为是日本特有的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992.
外伤性瘢痕性睑外翻的术式选择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性睑外翻,严重者系由于头面部外伤(多为烧伤)引起,较轻者多为感染或美容术后所致。是整形外科、眼科的常见病。上下睑外翻致长时间结膜暴露,有致角膜溃疡或失明的危险。1997年1月-2002年5月,我们早期应用外科手术,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局部皮瓣或超量厚层皮片移植治疗,并对术式加以改进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图像资料采集方法进行改革,提高资料采集、储存和保管的质量。方法 实验于2002-02/20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利用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刻录仪、计算机图像采集系统、彩色激光打印机及各种软件收集和再现各方面的信息资料,按研究目的制作不同数据库及多媒体文件,建立影像资料库,简化资料的处理过程。结果 2002-02起建立细胞生物学多媒体数字化系统,截至2004-05,累计采集图像16万张,相关资料容量60G。结论 此套系统效率高,成本低,技术易掌握,资料分类、保存、查找容易,便于医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 SDOL数据库1985/2006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相关文章,检索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on-introduction,closed soft tissue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2006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中药离子导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文献,及与经皮离子导入中药的相关文献。无论是否随机对照均纳入,排除陈旧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9篇介绍电离子导入的原理和特点,6篇关于导入所用的中药,16篇是临床应用报告。资料综合:所收集资料中的试验包括4265例患者,均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对其结果予以评价。常用的中药有活血药、理气药、补肝肾续筋骨药、祛风寒湿药和清热药等,其治愈率约为52.6%,显效率约为35.8%。结论:中药电离子导入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基础研究不足,中药起作用的成分不十分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医师对本科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由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医师对本科医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为在校教育和GMER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205名住院医师在医学本科教育后是否具备GMER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开展问卷调查,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完成医学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初步具备GMER要求的“临床技能”、“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等4个领域的能力或素质,但未完全达到“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3个领域要求的能力。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知识的培训、重视程度、传授方式和授课教学时数四个方面。结论教育部门应对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包含上述3大领域知识点的课程设置;医学院校应注重对授课方式规律的探寻,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笔者自2002~2003年,用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即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三阶梯组。PCEA组为根据癌痛部位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腔穿刺,使用9300型PCA止痛泵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癌痛治疗。三阶梯组以非阿片类(第一阶梯)、弱阿片类(第二阶梯)、强阿片类(第三阶梯)为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镇痛期间间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记录各组吗啡的每日用量。1周之内采用WHO推荐的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采用Ramsay法评定镇静效果。结果:PCEA组吗啡的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镇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20.057,χ2=10.756~18.373,t=20.922~30.886,P<0.01)。Ramsay镇静评分高于三阶梯方案治疗组(t=4.459~11.111,P<0.01)。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吗啡与低浓度局麻药用于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不仅提供了完善的节段性镇痛,降低了吗啡和局麻药的毒副反应,而且对全身应用吗啡耐受者应能获得满意的镇痛,且用药量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PMC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23)插管后5min泵注0.9%异丙肾上腺素0.6μg·kg~(-1)·h~(-1)使HR增快至80次/分后开始手术穿刺;对照组(n=22)在HR慢于6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记录患者麻醉前(T0)、插管后5min(T_1)、穿刺开始时(T_2)、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时(T_3)、解除球囊压迫后5min时(T4)的SBP、DBP和HR。计算两组患者SBP、DBP、HR在T_2、T_3时差值的绝对值,分别记为△SBP、△DBP、△HR。记录术中窦性停搏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T0、T_1时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3时研究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有2例窦性停博。研究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4.8%)vs 14(63.4%),P0.05]。结论 PMC术中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泵注,与使用阿托品比较,患者BP变化幅度更小,HR增快的幅度更大,为球囊压迫时的HR骤降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00.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我院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医院中心摆药室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在我院计算机中心调控下的一个系统,它与各有关科室联网,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我院的药品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现将实践体会报告如下。1工作程序首先由各病区主管护士将每天的口服用药医嘱输入计算机,包括床号、姓名、药名、规格、剂量、用药时间,查对无误后保存并生成医嘱,传输到摆药室。摆药护士进入该系统的病区领药情况窗口,每个病区的长期口服摆药单审核无误后打印。药品费用则自动从相应患者的住院押金中支付。临时或新下的口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