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我国首例无甲腔轮虫泌尿系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8月我们从一尿频、尿急的病人尿中检出无甲腔轮虫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70岁 ,退休干部 ,患冠心病 2 5年 ,慢性支气管炎 2 0年 ,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 ,胃、空肠吻合术 39年 ,1999年 8月 2日来我院疗养。 8月 13日患者出现发冷、尿频、尿急 ,当日小便 16次 ,轻度尿痛 ,排尿不畅 ,尿流细 ,小便费力伴下腹坠胀感 ,双侧肾区隐痛。患者自述以上泌尿系症状一周来逐渐加重 ,病程中无咳痰、喘、腹泻、呕吐等其它症状。体检 :37 8℃ ,心率 78次/min ,除双侧肾区轻度叩击痛外 ,心肺等检查均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11…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小切口行单纯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完成的13例小切口行单纯巨脾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平均脾切除手术时间40分钟,切口长度平均10 cm,术中平均出血量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5天。术后胰瘘、脾热、左侧胸腔积液各2例,其余均无脾切除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小切口性单纯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可行,适用于多种脾脏疾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对胰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以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pIRES2-PDCD4组)、空载体(pIRES2组),同时以只加入转染试剂的细胞为未转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细胞经放射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连环蛋白、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869、9.208,P<0.05)。pIRES2-PDCD4组细胞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9.074、18.927,P<0.05)。照射处理后,pIRES2-PDCD4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3.670、4.086,P<0.05),而细胞中β-连环蛋白、c-myc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t=9.242、17.644,P<0.05)。pIRES2-PDCD4组放射敏感性高于未转染组,增敏比为1.843。结论 PDCD4能够增加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其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将120名绝经后妇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MMP-3、骨保护蛋白(OPG)、骨保护蛋白配体(OPGL)和骨桥蛋白(OPN),计算OPN/MMP~3比值,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华氏区和大粗隆的骨密度(BMD)。按WHO标准,将绝经后妇女分为骨密度正常、低骨量和骨质疏松3组。结果:①骨质疏松纽中血清OPN数值(56±20)ng/mL明显高于正常组(26±11)ng/mL,MMP-3的数值(153±121)ng/mL高于正常组(125±101)ng/mL。②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3、OPN和OPN/MMP-3比值与腰椎正位、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血清OPGL数值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5),和OPG数值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OPN水平和OPN/MMP-3比值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讨袢增快的嘉瑚。  相似文献   
25.
背景:文献表明上肢前臂运动时所产生的表面肌电信号具有非线性特征,而肢体运动时肌电信号又呈现出非平稳特性。 目的:设计一种简单的拾取电路采集表面肌电信号,拟应用于动作肌电信号的特征识别。 方法:根据表面肌电信号的特点,设计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端放大电路,抑制共模干扰;采用低通滤波电路,有源双T带阻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对采集得到的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得到信号的特征量。 结果与结论:所设计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具有较高共模抑制比,并能有效地滤除50 Hz工频信号,可以满足肌电信号采集电路的基本要求。肌电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子频段能量值的方法可以区分手部4种不同动作。  相似文献   
26.
通过改变经颅磁刺激器的刺激时间点、刺激部位及刺激频率三项参数,探讨其对字母工作记忆的影响。使用心理学实验软件E-Prime设计字母工作记忆任务,采用TMS精确导航定位系统对刺激点精确定位,分别改变三项参数对受试者进行磁刺激,记录受试者接受字母工作记忆任务时的反应时间进行分析。影响受试者字母工作记忆的主要时间点在受试者休息的间歇6 s内,主要部位在受试者的左侧前额叶背外侧,高频磁刺激与无刺激相比反应时间明显缩短,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休息间歇6 s,高频重复磁刺激刺激受试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可以提高字母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未伴发心房颤动为对照组,伴发心房颤动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NIHS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 NHISS 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还可以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青蛾丸对去势鼠成骨细胞增殖和MMP3-OPN-MAPK通路蛋白表达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5只饲养12周的去势鼠处死,选取股骨胫骨骨髓,进行体外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将含青蛾丸2g生药的药液喂养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A)组(给蒸馏水1ml),低浓度(B)组(给药0.5ml),中浓度(C)组(给药1ml),高浓度(D)组(给药2ml),提取各组处死大鼠含药血清干预成骨细胞,运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能力,RT-PCR法测定通路蛋白MMP3、OPN和MAPK的mRNA水平。结果 1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为(0.153±0.011)g/cm2和(0.162±0.015)g/cm2,假手术组为(0.336±0.016)g/cm2和(0.293±0.005)g/cm2,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大鼠骨质疏松的模型建立成功。2成骨细胞增殖中B至D组均使MTT法检测的光吸收值升高,较A组显著性增加P0.01和P0.05),增加幅度与组别关系近似斜线,以D组促增殖作用最显著,增值率达到156%。3D组中MMP3含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OPN和MAPK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B、C、D是随着复方含药血清依次增加的三组,B组中MMP3表达最多,其余组含量依次下降,三组中OPN含量基本依次增加,而MAPK含量在含药血清药物添加后明显增加,不同于A组(P0.01)。结论我们发现中药复方青蛾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去势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MMP3-OPN-MAPK通路激活骨重建。  相似文献   
29.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的必要条件.首次采用听觉通路被破坏的耳聋模型小鼠进行在体TMAS及TUS的对比刺激,分析听觉...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介入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概率7.84%,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