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3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医药卫生   527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任何腹部外科创口中均可能发生切口疝,约占各种疝的1.5%[1].2000-01-2010-01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共收治腹壁切口疝50例患者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后每0.5a随访1次,无复发患者.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2~80(平均65.6)岁.合并有高血压10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根据疝环缺损大小分类,其中小切口疝6例,中切口疝19例,大切口疝17例,巨大切口疝8例.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调查国内永久起搏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现状.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并于2012年1月至3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至各中心负责人.若回复的资料有疑问或不确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专门调查人上门等方式进行资料核对,获得准确信息.结果 共收到135个中心回复的有效调查表.112个中心(82.9%)在术前(含术中)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14个(10.4%)中心仅术后预防应用,9个中心(6.7%)术前术后均未预防应用抗生素.79.2%的中心选用头孢一代或二代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其余中心分别使用了头孢三代(6.7%)和喹诺酮类(2.2%)抗生素.74.1%的中心选择在术前0.5 ~2.0 h开始应用抗生素,3.7%在术中应用;其余中心分别在术前3~6 h(5.2%)和术后(10.3%)才开始应用.术后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也各不相同:7.9%仅术前应用1次,13.5%持续应用超过72 h,其余99个中心(78.6%)抗生素应用持续时间在24 ~ 72 h.35.6%的中心术中应用抗生素液冲洗囊袋,其中大多数(81.3%)选择庆大霉素注射液稀释冲洗囊袋.结论 心脏起搏器围术期抗生素应用仍不规范,是否应用抗生素、抗生素选择种类、开始时机以及持续时间均因中心而不同.大多数中心都在术前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并选择抗菌谱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持续时间和抗生素液冲洗囊袋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3.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共145例患者。入选标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10 ng/mL,4 ng/mL≤总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tPSA)<10 ng/mL且f/t≤0.16,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或超声、MRI发现异常影像的患者;排除标准:tPSA>100 ng/mL,或穿刺病理为非前列腺腺癌的患者。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tPSA、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PSA密度等。结果 前列腺体积<25 mL(Ⅰ度)、25~55 mL(Ⅱ度)和≥55 mL(Ⅲ度)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53%、33%和1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3,P=0.010)。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方法,提示:穿刺阳性率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而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9948,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V是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V为Ⅰ度相对Ⅲ度的优势比为6.268(95%CI:1.802~21.805,P=0.004);PV为Ⅱ度相比Ⅲ度的优势比为2.444(95%CI:0.962~6.205,P=0.060)。结论 对tPSA<100 ng/ mL的患者行前列腺穿刺,前列腺体积越小则是前列腺癌相对高发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的穿刺阳性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使用静脉给药式镇痛泵(PCIA)持续时间对患者疼痛程度、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部手术使用静脉给药式镇痛泵者,分为使用PCIA24,48,72h3组,各30例,比较3组停止使用镇痛泵后的疼痛情况、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时间、自行排尿时间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时间均显著早于另外2组;24h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另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泵应用能有效缓解手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而对急性疼痛过后(24h)由于活动引起的疼痛效果不明显,但由镇痛泵(麻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仍起作用,如呕吐、排气时间长、留置泵引起活动不便等。故应选择恰当的时间停止静脉镇痛泵的使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5.
樊丽达 《康复》2014,(10):9-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日在沪召开的“2014年泌尿肿瘤微创聚焦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全国乃至世界领域的相关专家,都将目光对准了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治疗的新趋势一微创聚焦治疗。据大会主席,国内首次提出“微创聚焦治疗”理念的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介绍,早期的肾癌、前列腺癌患者都是此项新技术中最大程度的获益者。本次会议上,“微创聚焦治疗”概念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同,微创聚焦治疗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疗效相当,并发症却明显少于开放手术,这已成为业界的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4例经过住院治疗获得临床痊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测评,观察其出院后1年内病情变化,在出院后1年末对患者家属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家庭功能量表(FAD)进行测评,比较复发组与稳定组患者FES-CV和FAD评分的差别。结果 104例患者出院后1年内4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1.35%。复发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5个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稳定组(t=-4.434、-2.937、-3.800、-3.836、-3.119,P=0.000、0.004、0.000、0.000、0.003),而矛盾性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66,P=0.000);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的功能5个分量表得分复发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473、5.489、3.978、4.251、3.351,P=0.016、0.000、0.000、0.000、0.000)。结论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将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莲花清瘟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高龄患者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 8例高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阿奇霉菌治疗,观察组予莲花清温胶囊联合阿奇霉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体温、血白细胞计数(W B C)、超敏C反应蛋白(C R P)和降钙素原(P C T)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体温、 W B C、 C R P、 P C T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 5);治疗3d后,观察组患者体温、W B C、 C R P、 P C 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结论莲花清瘟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高龄患者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8.
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外科采用复合技术成功完成一例复杂先心病分期手术,这是东方医院复合手术室建成后完成的首例复合技术手术。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对一个猝死家系行遗传基因检测和临床表型分析,明确该家系猝死的病因,探索以猝死为首发症状病因诊断的合理方法。对象和方法收集猝死家系成员的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和静脉血,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于目前报道的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变异后行Sanger法测序验证。1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软件分析,对发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型分析提示本猝死家系为心源性猝死,分析可疑患者(两次不明原因的晕厥、其父为猝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除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和间歇性QT间期延长(QT/QTc 536 ms/494 ms)外,未发现其他临床线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最可能的致病原因为长QT综合征(LQTs)。可疑患者遗传基因检测发现3个罕见基因变异CACNA1C c.G2573A,R858H、SCN1B基因c.C566T,p.T189M、SYNE2 c.C585A,p.C195X。其子也携带同样的三个罕见基因变异。其中CACNA1C R858H突变为肯定致病突变,能够导致LQTs 8型。虽然其子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具有明确猝死风险。结论 LQTs 8型是导致该家系猝死的最可能病因,CACNA1C R858H突变是其遗传病因。临床表型分析结合遗传基因检测,能够指导临床更加精准的识别猝死病因,基因检测对于家系成员的早期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