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研究证实毛囊干细胞比毛囊间表皮干细胞更有增生能力,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目的:比较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大鼠毛囊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大鼠触须部的毛囊,分别用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毛囊干细胞,利用反复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定期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毛囊干细胞CD34、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两步酶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快,获得的细胞量多,而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较慢,获得的细胞量也少。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酶消化法培养组 PE-CD34、FITC-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39.52±19.57)%和(93.46±4.73)%,组织块法培养组相应为(19.20±11.53)%和(363.57±14.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总的来说,两种方法均能培养出实验所需毛囊干细胞,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血清miRNA-21在肾癌患者中表达的差异,以筛选肾癌术后检测指标。方法提取32例肾癌患者(术前一次,术后6个月一次)、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及15例肾脏良性肿瘤患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量miRNA-21在各组的差异表达。结果不同民族、性别和年龄水平的肾癌术前患者,其血清miRNA-21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miRNA-21在肾癌术前组、对照组及肾脏良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58,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肾癌术前组与对照组比较(Z=肾细胞癌;微小RNA;血清;生物标志物5.072,P=0.000)、肾癌术前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Z=-2.5,P=0.012)、良性肿瘤与对照组比较(Z=-2.439,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miRNA-21在肾癌术前和术后6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4,P=0.007);血清miRNA-21在肾癌术前组中高表达(术前组中位数0.34,良性肿瘤组中位数0.15,对照组中位数0.06),血清miRNA-21在肾癌术后6个月的表达呈下调趋势(术前中位0.34,术后6个月中位数0.15)。miRNA-21筛查肾癌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4.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结论血清miRNA-21在肾癌患者中高表达,其有可能成为肾癌诊断、术后检测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少数民族亲属活体肾移植中供肾切除术对供体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55例活体肾移植供体进行随访,复查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常规检查,并与供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供者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术后5年的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55例供体中,术后出现气胸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切口血肿4例,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11 d。随访6~86个月,其中2例供者术后6个月内尿红细胞3~5/HP,2例出现一过性蛋白尿。术后供体各时段的肾功能(Scr和Ccr)和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7 d、6个月、1年、3年、5年的Scr、Ccr、血压与术前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随访期间所有供体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未受到影响。结论新疆少数民族亲属活体供肾是安全可行的,供者在捐肾后肾功能未见减退,且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对其中汉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行进一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泌尿中心收治的233例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52(23~87)岁,肿瘤最大径(7.73±4.04)cm,其中汉族患者133例。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所有患者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对汉族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233例晚期肾癌患者中131例死亡,术后平均随访27.6(1~1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本组晚期肾癌患者淋巴结转移110例,远处转移200例,其中脑转移21例(10.5%)、肾上腺转移45例(22.5%)。本组晚期肾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是48.9%、18.3%、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危险分层(IMDC)评分、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转移灶数量、治疗方式是影响新疆地区晚期肾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MDC评分、病理类型、远处转移是影响新疆地区晚...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微小RNA(micro RNA,miRNA)-21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充当癌基因,而大量研究发现血清中特异miRNA与相应的癌组织中表达量趋向一致,而血清标本安全易取.本研究旨在验证血清中miR-21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clear cell carcinoma,cRCC)血清中的表达,术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2-01-2014-07-30收集30例cRCC患者术前血清作为肾癌术前组,平均年龄(52±11)岁.肿瘤直径≤4 cm17例,>4 cm 13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18例,Ⅲ级12例.对应术后1个月血清作为肾癌术后组.另收集同期该院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7±9)岁.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21在肾癌术前组、术后组、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量为0.70(0.52~3.60),肾癌术前组表达量为8.34(3.66~17.27),肾癌术后组表达量为0.68(0.47~1.07).与对照组比较,肾癌术前组miR-21表达量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8,P=0.001;肾癌术后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5,P=0.256.与术前组比较,术后组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4,P=0.002.依据miR-21在cRCC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表达量不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65 (95% CI:0.766~0.965,P=0.001),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96.4%.结论 在cRCC患者血清中miR-21呈现高表达,根据ROC分析结果已达到临床应用价值,是cRCC可选的诊断分子标志物.miR-21在切除肿瘤组织后表达量下降,有望用于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筛选并建立新疆维吾尔族肾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 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CM10蛋白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45例维吾尔族肾癌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结果用ZUCI-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包进行分析,通过支持向量机运算建立区分肾癌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留一法交叉验证作用评估模型,判别效果. 结果 两组血清中筛选出M/Z为4296、4305、5914、5935、6116、6887、8085、8142、8573共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标志蛋白,所建立的诊断模型诊断肾癌的灵敏性为100% (45/45),特异性为91% (41/45).进一步用50例未知血清标本盲法测试该模型,双盲验证后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 (28/30)和85% (17/20). 结论 SELDI-TOF-MS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维吾尔族肾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肾癌肿瘤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150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1.41±19.68)岁。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120例、乳头状癌11例、嫌色细胞癌6例、囊性肾癌8例,其他类型5例。TNM分期:Ⅰ期87例(T1a45例,T1b42例),Ⅱ期24例、Ⅲ期22例、Ⅳ期17例。N0111例、N1 17例、N2 22例,M0 133例、M1 17例。病理明确诊断为肾良性肿瘤1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Fib值(4.08±1.12)g/L,对照组(3.23±0.52)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PT(10.65±1.38)s、APTT(31.11±3.56)s、INR(0.95±0.72),对照组分别为(11.02±7.44)s、(31.24±3.05)s、(O.96士o.6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5个亚组术前Fib分别为(3.75±0.59)g/L、(3.31±0.64)g/L、(4.34±0.52)g/L、(4.99±0.38)g/L、(6.04±1.06)g/L,其中T1a、T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Fib>4.0g/L)者68例(24.1%)。结论肾癌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血清Fib升高,肿瘤分期为Ⅱ期、Ⅲ期、Ⅳ期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血清Fib对肾癌预后具有独特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修复在婴幼儿膀胱外翻尿道上裂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9例膀胱外翻尿道上裂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 d~1岁,平均年龄21.3 w。全部采用 Mitchell 法完全一期修复手术,腹膜外充分游离膀胱,将膀胱、膀胱颈及尿道一同关闭,均未行骨盆截骨术,术后采取适当制动,用改良 Cantwell-Ransley 法修复尿道上裂。结果9例膀胱外翻尿道上裂综合征患者中7例均一期修复成功,2例膀胱、腹壁裂开,其中1例已行可控尿流改道术。3例患儿术后出现轻度切口感染,经换药及抗炎治疗后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龟头或海绵体缺血坏死,无尿瘘、尿道狭窄及尿道下裂等并发症。术后阴茎外观满意,平均随访1a,肾功均正常,无一例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结论一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膀胱外翻尿道上裂综合征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临床可推广使用。应根据外翻膀胱大小、耻骨分离程度、患儿一般情况等选择行一期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50.
研究表明,全身因素可影响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牙周炎亦可能成为全身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重度牙周病是导致或加重肾炎,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的危险因素,牙周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与肾功能衰竭时炎症反应的降低和组织破坏的加重有关。故笔者对慢性肾衰患者与对照组间将牙周病患病率与牙周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