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5篇
  免费   1099篇
  国内免费   1014篇
医药卫生   1961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812篇
  2013年   632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71篇
  2008年   912篇
  2007年   880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798篇
  2004年   764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691篇
  2001年   711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448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338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7篇
  1964年   11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曹秀明  刘万顺  于蕾  李惠 《营养学报》2007,29(4):356-358
目的:研究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和细胞内钙的浓度影响。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法研究了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探针Furo-3/AM对细胞内的Ca2+进行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能够诱导淋巴细胞增殖,促使淋巴细胞由G0/G1进入S期,并且可以使淋巴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结论: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能够通过Ca2+信号通路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使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高原作业环境对建设职工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和平原的铁路职工进行心功能相关指标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Ⅰ)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观察两组人群的差异。结果高原组人群BNP的异常率为22.4%,高于平原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高原组BNP水平(中位数为52.0pg/ml)高于平原组(中位数为2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cTnⅠ异常的个体,高原组及平原组人群cTnⅠ的中位数均为0,但高原组水平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人群LDH异常率为3.45%,平原组人群异常率为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高原组人群LDH的中位数为192.0U/L,平原组为178.5U/L,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适应人群的心功能可能有生理性代偿增强。  相似文献   
993.
个别牙缺失后,如果长期不修复,可导致邻牙移位,使修复难度增大,难以恢复其美观性,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1999年开始采用截冠、特异核桩与烤瓷冠桥结合治疗17例上述患者,均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急性胰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善宁治疗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善宁治疗的影响作用。方法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3例于入院第1、4、7 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时SAP、MAP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7 d IL-6、IL-8I、L-10水平逐渐下降,其中sICAM-1于第4 d达高峰后下降;MAP患者经善宁治疗(20例)较传统治疗(22例)后细胞因子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IL-6I、L-8I、L-10s、ICAM-1水平对判断AP的轻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善宁治疗有助于恢复AP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95.
心理健康是指在本身和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并非绝对十全十美的状态。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其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体力强度大等特点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这些都给院前急救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对国内外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对我国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进一步研究、干预提供研究信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方法:对5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26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CD62p).结果:①血小板计数:活动期UC患者血小板计数[(212.2±97.6)×109/L]明显高于缓解期[(168.7±67.8)×109/L]和对照组[(166.8±81.4)×109/L](P<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3.9±1.2%)和缓解期(8.6±2.1%)患者组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13.3±3.4)%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患者P.选择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在活动期UC患者中,对于不同的病情程度,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评价病情活动性与严重程度均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对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1周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与氯胺酮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氯胺酮100 mg组和50 mg组麻醉诱导时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100和50mg/kg,以后每小时追加首次剂量的1/2,维持麻醉6h。麻醉后21d进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海马标本行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荧光半定量A值。结果:氯胺酮可导致大鼠的认知功能的降低,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氯胺酮100 mg组和50 mg组之间海马突触素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降低新生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突触素表达。  相似文献   
998.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不断上升和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近距离腔内治疗是宫颈癌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治疗距离短,在放射源周围剂量下降梯度很大,因此,应给予肿瘤局部高剂量,减少周围组织的受量。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治疗妇科腔内患者11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血管发生对于原发性肝癌的生长,复发,转移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和手术患者预后方面,CD105的作用及其是否优于CD34。 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每例标本取两个肿瘤组织点位和一个癌旁非肿瘤组织点位,构建孔径为1.1mm,15×10排列的组织芯片块两块,连续切片后分别用CD105、CD34、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105)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34)定量计数、VEGF的半定量计数,并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无病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D105,CD34均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膜;CD105在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100%,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32%;CD34在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100%,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2%。肿瘤内MVD-CD105与MVD-CD34呈正直线相关(r=0.575, P < 0.01),肿瘤内MVD-CD105数值随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有直线相关关系(r=0.227, P <0.05),但MVD-CD34与VEGF表达强度无相关(r=0.172, P > 0.05 )。肿瘤内MVD-CD34和MVD-CD105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 <0.05);另外肿瘤内MVD-CD105还与有无静脉侵犯有关(P <0.05),但MVD-CD34与之无关(P > 0.05)。将肿瘤组织内MVD值的均数做为分界,高MVD-CD105组较低MVD-CD105组的无病生存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高MVD-CD34组和低MVD-CD34组相比,无病生存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另外癌旁非肿瘤组织CD105阳性组的无病生存率也较阴性组明显降低(P <0.05)。 结论:本研究显示CD105在标记肝癌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肿瘤内MVD-CD105在判断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预后方面也优于MVD-CD34,癌旁非肿瘤组织内CD105的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早期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黄芪甲甙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肠系膜动脉1—2级分支制备离体肠系膜血管环固定于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观察黄芪甲武对血管环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黄芪甲甙(30mg/L和100mg/L)孵育后,苯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尸〈0.05或P〈0.01)。②累积浓度的黄芪甲甙对苯肾上腺素(2×10^-6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肠系膜动脉血管环均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中高浓度的黄芪甲甙(10mg/L、30mg/L和100mg/L)对内皮完整组的舒张作用明显强于去内皮组(P〈0.05或P〈0.01)。③累积浓度的黄芪甲甙对KCl预收缩的肠系膜动脉血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P〉0.05)。④L-NAME(10^-4mol/L)预处理能显著减弱黄芪甲甙的舒血管作用(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甙具有一定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且主要通过NO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