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甲亢手术属选择性手术,术前必须作好周密的准备,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使术中减少出血和避免术后危象发生。术前准备主要是服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其疗效可靠,但需时较长。甲亢是甲状腺病态地分泌过量的甲状腺素所造成的代谢亢进状态。甲状腺素是由胃肠道吸收的无机碘进入血液后,由甲  相似文献   
52.
本刊先后收到有关胰岛细胞肿瘤外科治疗方面的论文3篇,现综合整理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 3组共78例(第三人民医院19例,瑞金医院26例,华山医院33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2岁(平均39.8岁)。病史最长者12年,最短者1个半月。二、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低血糖症候群,如全身大汗淋漓、精神错乱、抽搐、吐白沫及清晨昏睡不醒等。发作时血糖多在50毫克%以下,最低者仅5.6毫克%。如在发作时立即给予糖水等喂饲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症状立即消  相似文献   
53.
髂窝脓肿以胸腰椎结核引起的冷脓肿较多见,在普外科范围内则罕见,因此常贻误诊治。我科自1966~1982年共收治17例,现对其诊治问题作一探讨。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齡36.7岁。病程5~60天,平均24天半。脓肿位于右侧10例,左侧7例。发病前有下肢外伤、感染史者3例,入院时肯定诊断为本病者14例(占82.35%),术前都伴有高热38.5~39.5℃。白细胞计数在15,000~20,000者12例;20,000以上者4例。体  相似文献   
54.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作用。方法:2003年3月-2006年6月。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34-90岁,平均66.7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42例,左下肢51例,双下肢3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置于肾静脉开口下的腔静脉。结果:本组96例均释放成功,其中3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均经股静脉释放;2例在超声定位下释放,其余均存静脉造影下完成。术后随访1-39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致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2月 ,我们对颈内动脉狭窄大于70 %的 17例病人施行了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手术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5 1~ 80岁。体重 6 0~ 10 5kg。血压 15 0~ 170 / 90~ 10 0mmHg(1mmHg =0 133kPa)。术前有一过性脑缺血 (TIA)发作 15例 ,无症状 2例 ;5例术前曾患脑梗塞。术前均行经颅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证实 14例狭窄程度大于95 %。 10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同时合并冠心病。手术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沿胸锁…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心脏不同占位病变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35例心内占位病变患者的病变情况及手术方式.35例心脏占位病变中,心脏肿瘤32例,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3例,心内血栓3例.根据心内占住病变部位、形态、大小、性质不同采用不同术式,包括直视下摘除及剔除术、直视下姑息切除、内窥镜套扎切除等,同期手术包括三尖瓣成形、二尖瓣成形、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围术期栓子脱落、无死亡.良性病变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恶性肿瘤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结论:心脏占位痛变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良性病变均可彻底切除,恶性肿瘤因浸润广泛难以彻底切除、姑息性手术效果肯定,左室深部肿瘤可以应用内窥镜切除避免切开左室壁.  相似文献   
57.
自1992年12月-1999年12月,为不同病因患者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介绍并评价一种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方法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2例患者、25条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此种新方法治疗;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72岁,平均54.6岁.结果:大隐静脉主干经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治疗后均闭合,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临床治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烧伤坏死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7个月,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腔内射频消融静脉闭合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是一种新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法,具有术式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治疗彻底且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1999年8月2日~2001年12月31日,共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为43~73岁,平均为65.1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血管病变程度均大于70%。IVD(I支血管病变)3例(3.8%),IIVD(II支血管病变)11例(13.8%),IIIVD(III支血管病变)66例(82.5%),合并左主干病变27例(33.8%),血管狭窄程度为50%~90%。心脏射血分数为40.3%~62.6%,平均为47.3%,合并有糖尿病31例(38.6%)、高血压27例(33.8)、多发性脑梗塞2例、肾功能中度损害2例(2.5%)、颈内动脉狭窄大于60%8例(10%)、术前有陈旧性心肌梗死36例(45%)。术中发现主动脉钙化斑块2例(2.5%),术中改成体外循环手术2例(2.5%)。结果用LIMA-左前降支76例,左桡动脉桥5例,其余联合应用大隐静脉搭桥,应用单支桥或序贯式搭桥或Y型桥的方法I支血管病变搭桥4根,II支血管病变搭桥25根,III支血管病变搭桥205根,全组人均搭桥2.9根(1~5根)。围术期心梗1例,死亡1例,脑卒中发生1例。出院时患者均无心绞痛主诉。结论OPCABG避免了CPB的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是对体外循环高危病人更有益。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因手术难度较大,需对病人有一定选择,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腔内激光、射频及内翻剥脱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有明确大隐静脉反流的下肢静脉曲张的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例(232条肢体)采用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80例(88条肢体)采用腔内射频(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cclusion,RFO)治疗;180例(202条肢体)采用内翻剥脱术治疗.曲张静脉均采用透光旋切术(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治疗.比较3种方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时的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问RFO组最长,平均(41±8)min,EVLT组与内翻剥脱组相近.术后住院时间EVLT组(1.2±0.4)d与RFO组(2.1±0.8)d较短,与内翻剥脱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内翻剥脱组较其他两组多;EVLT组与RFO组的手术切口少;术后1年三组复发率相当,隐神经损伤在内翻剥脱组较多.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the 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各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组手术效果均满意且疗效相当,但激光、射频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