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医药卫生   28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的肺实质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直径≤3 cm。结节大部分位于周围肺,其影像学检查为无明显典型特点、临床近乎无症状的肺内结节改变[1]。由于CT和MRI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社区健康体检的认知,SPN的被发现率明显提高,早期发现肺癌的机会也明显增多。由于SPN病因复杂,临床上不易明确其良恶性,常延误治疗。正确判断SPN的性质对疾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对恶性病灶,应尽量早期切除而不至于延误病情;而良性病变,则应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因此,SPN的定性诊断与外科治疗策略是放射科和肺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  相似文献   
32.
案例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现代临床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人才战略和社会需求,以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临床"案例法"为先导,突出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及方法的优化,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显性与隐性知识及技能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围绕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最终实现从重培养知识型人才向重能力型的转变,从而达到融知识和能力于一体并符合现代要求的医学专业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3.
连枷胸是最严重的胸壁损伤[1],其死亡率达10%~20%[2].对浮动胸壁的固定方法主要包括胸壁加压包扎、呼吸机"内固定"及手术固定.上述方法的选择是基于对连枷胸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气管重建外科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气管病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切除病变段气管一期对端吻合。手术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允许切除并实施安全、无张力吻合的气管长度。气管缺损超过 5~ 6cm(9~ 10个软骨环 )常被认为是超过安全切除进行吻合的最大长度〔1〕。当环形切除气管超越此限度时 ,必须置入气管替代物才能重建气管的连续性 ,维持气道的通畅。目前 ,气管替代物的选择和应用仍然是气管重建外科所面临的挑战性的问题。气管重建主要通过同种异体气管移植、自体组织再造、人工气管假体和组织工程化气管来完成〔2 -5〕,无论是大量的动物实验还是有限的临床试用 ,手术成功率、并发…  相似文献   
35.
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的方法特点. 方法 采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151例,切口长8~12cm.肺楔形切除术23例,肺叶切除术95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2例,全肺切除术3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开胸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20 ml;术后胸腔引流量160~720 ml,平均300 ml;共清扫胸内淋巴结1 245个,其中转移阳性淋巴结243个,占19.5%.术后伤口疼痛均较轻,止痛时间2~3天.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2天.结论 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是可行的,能完成对胸内淋巴结的清扫,减小肺部肿瘤手术切口的创伤.  相似文献   
36.
生物材料人工气管的设计与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适宜的生物材料和选用特殊的成型工艺自行研制新型人工气管假体,探讨其用于长段气管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理想化气管替代物的要求,设计出I型人工气管:由聚丙烯单丝、聚乙丙交酯纤维纺织成直管状网管,内壁涂以聚氨酯薄膜和胶原蛋白,涂层材料不能透过外壁网孔,外壁采用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状海绵覆盖。作为对照的II型人工气管,网管结构与I型相同,内外壁均涂以聚氨酯。分别将I型、II型人工气管用于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4只)动物,构建犬颈部气管置换与重建的动物模型。结果:实验组犬术后人工气管假体能迅速被宿主气管周围组织包绕而达到生物学固定,假体在位良好,吻合口肉芽生长不明显;假体内腔可见不规则黏膜上皮生长,色较苍白,未铺覆内腔全长;包绕假体的周围组织中可扪及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硬质骨性结构;动物存活时间长。而对照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假体松脱现象,并发生局部漏气、感染及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该生物材料人工气管可用于长段气管置换重建手术,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生物材料的筛选和优化组合及特殊工艺制备新型人工胸壁结构,并探讨其应用于大块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胸壁重建需要,筛选出适宜的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制成三种不同结构的人工胸壁(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纤维网、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板、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肋条).建立犬大块胸壁缺损动物模型,应用所研制的人工材料进行动物实验,通过动态观察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其效果.结果 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网重建胸壁与组织结合良好,可有效减轻反常呼吸,网状材料24周内完全降解吸收,被自体再生组织取代,胸壁长期稳定性和胸廓外形满意.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板重建胸壁可获得良好的胸壁固定,肋条可有效防止反常呼吸,同时具有更佳的组织相容性.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材料植入24周无明显变化.结论 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网及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有效防止反常呼吸,在胸壁重建中各具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呼吸道疾病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晔  徐志飞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5):1157-116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部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患病风险、病理学和发病机制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别不仅造成男女的生理差别,还导致他们在社会地位、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这些因素同样也影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回顾了性别差异在主要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讨论哮喘、阻塞性肺疾病(COPD)、结核病及肺癌等部分呼吸道疾病的性别差异发生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39.
浅谈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在医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并不能解决当代医学所面临的种种难题。1977年,美国医学教育家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精辟地指出,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学人文科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重新得到确立和重视。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由于学科背景单一,普遍重视与业知识的学习和冬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导致医学教育常常见物不见人。教育一旦离开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实施人文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在当今高等医学教育中重现教育的本质特征,恢复教育的人文性,需要正确认识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生物学评价探讨不同比例聚己内酯/天然骨粉( polycaprolactone/bone powder,PCL/BP)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胸骨材料的安全性.方法 将聚己内酯(PCL)与天然骨粉(BP)分别以8∶2及6∶4混合成备用材料,并利用材料的浸提液进行热源、溶血、急性全身毒性等生物学实验,同时将受试材料分别与骨髓基质于细胞进行培养,观察其接种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 受试材料均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和热源反应.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材料浸提液处理后形态良好,增殖旺盛.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受试材料组细胞生长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CL/BP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同比例的PCL/BP不影响其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