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系统评价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2013年第3期)、 Cochrane 协作网麻醉组专业协作组数据库、MEDLINE、EMBASE、Ovid、Springer、CBM、CNKI、VIP、Wanfang数据库;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收集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全凭静脉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然后采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7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血流动力学: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芬太尼组插管时平均动脉压上升明显[加权均数差-4.58,95%可信区间(-6.84,-2.32),P<0.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诱导后、上头架、切皮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后、插管、上头架、切皮和拔管时心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药物用量: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加权均数差-0.71,95%可信区间(-2.08,0.66),P=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加权均数差-6.83,95%可信区间(-7.83,-5.84),P<0.00001]及拔管时间[加权均数差-12.26,95%可信区间(-17.04,-7.48),P<0.00001]延长。④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拔管呛咳、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患者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丙泊酚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2.
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患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安全泵注速度范围.方法:选择25例2~12岁上肢骨折怠儿,面罩吸氧,未行气管内插管,手术开始前泵注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从0.100 μg/(kg·min)开始,之后每间隔5 min增加0.025 μg/(kg·min),直至出现呼吸抑制.观察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时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体动情况.结果:3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175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18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200 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4名患儿在泵注速度0.225 μg/(kg·min)时出现呼吸抑制.停药和加压面罩给氧后所有患儿呼吸恢复,术后患儿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和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瑞芬太尼泵注引起呼吸抑制的ED05为0.170 23μg/(kg·min),ED50为0.188 06 μg/(kg·min),ED95为0.207 75μg/(kg·min).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黄褐斑应用化瘀消斑汤联合调Q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于本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黄褐斑并进行系统治疗女性患者90例,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调Q激光治疗,每2个月1次,每次术后立即以可移动性冰垫冰敷皮肤20分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予以化瘀消斑汤600ml,水煎服,早晚分服(煎服较困难者可予三九颗粒代替,仍口服600ml)。分别对首次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的全部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为:83.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应用化瘀消斑汤联合调Q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4.
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预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MI)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预测因素。方法 以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非心脏手术患者150例,术前监测至少12h,术后48h。计算出术前、术后MI发生率、平均每小时MI次数、MI时间以及MI曲线下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影响MI的有关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ASA级别、患病史、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血管药物用量、麻醉手术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其它生理指标。单因素分析明确MI的潜在预测因素后(P≤0.1),将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MI发生率为4.7%,术后为22.7%。MI发生率和MI次数在术后12~24h达高峰,MI时间和MI曲线下面积在术后0~12h达高峰。未发现术前MI预测因素,术后MI预测因素有8个。即术前DCG有MI、年龄≥65岁、术前ECG有MI、ASA≥Ⅲ级、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高VAS评分。结论 术后MI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且多发于术后第1天;根据心电图和系统病史等可对术后MI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5.
关于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医用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医疗成本逐渐加大,而与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增长相比则显得很不协调:因此,在医疗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下,对医疗机构存在补偿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6.
群体药代学与药效学研究即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法,它定量地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常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几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进展一并综述。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减治疗儿童急性牙髓炎(AP)胃火炽盛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术后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1),顿服,连续使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服清胃散加减治疗,1剂/d,连续观察7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评价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PS-R);治疗后评价疼痛程度分级情况;记录疼痛减轻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成功或失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7 d的FPS-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7 d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疼痛减轻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血清CRP,TNF-α,IL-1β,IL-6,CGRP和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成功率为81. 48%,对照组为78. 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P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患儿采用清胃散加减内服治疗,近期能抑制炎症因子和疼痛递质的表达,可显著改善疼痛等症状,缩短病程,有着较好的近期疗效,随访成功率较好,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
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16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P组,n=30)、异丙酚-芬太尼(PF组,n=52)或异丙酚-利多止因(PL组,n=78)全静脉麻醉。芬太尼和利多卡因目标血药浓度分别为2μg/L、4mg/L。术中行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和脑电监测,记录麻醉剂用量及麻醉恢复情况。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异丙酚、利多卡因血药浓度,放免法测定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与P组相比,PF组、PL组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用量ED90、ED50无显著性差异,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药浓度Cp90和Cp50均明显降低,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降低29.9%、23.9%(P<0.05)。PF组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收缩压(SP)、舒张压(DP)无明显改变,P组、PL组升高,以P组明显(P<0.05)。三组异丙酚、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预测误差(PE)、预测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和预测误差的中位数(MDPE)无明显差异。结论:芬太尼、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催眠剂量-反应曲线表现为相加作用,浓度-反应曲线表现为协同作用,此差异可能与药代动力学影响有关。芬太尼、利多卡因能减少异丙酚用量,抑制气管插管、切皮的血液动力学反应,以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按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不同,随机分为D1组(0.25μg.kg-1),D2组(0.5μg.kg-1),D3组(0.75μg.kg-1)和C组(0μg.kg-1),每组20例。麻醉平面调节至T10以下,麻醉效果完善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给药时间为10 min,其后均以0.5μg.kg-1.h-1的速率持续泵注。记录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90 min(T5)和术毕(T6)时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NI)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4 h随访患者应用DEX后至术毕期间的遗忘程度。结果:与C组及T0时比较,D2和D3组HR在T3,T4,T5,T6时均下降。D3组MAP在T1时增高;D2,D3组在T2~T6时NI下降,在T3~T6时Ramsay评分增加。术后24 h随访,D1~D3组顺行性遗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后以0.5μg.kg-1.h-1速率维持,在给药30 min后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且不良反应较小。故可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的术中镇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