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氧耗量、CO_2排量及用 Weir 公式计算 REE(静息能量消耗)的方法测算烧伤病人需要量,并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烧伤病人热卡计算公式(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营养公式):KJ/d=4184×体表面积 m~2 105×烧伤面积%,其前半部为病人基础需要量,每平方米1000千卡(4184千焦);后半部为烧伤需要量,对每烧伤面积%需增加105千焦的由来作了说明。介绍了体表面积的简化公式:体表面积 m~2=(身高 m-0.6)×1.5,总能量消耗除 REE 外,还应包括食物生热及活动耗能,烧伤病人在 REE 值基础上再增加多少作为每天热能供应总量,这仍是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给予谷氨酰胺对烧伤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60只采用30%体表面积Ⅲ°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C)组、烧伤对照(B)组、经静脉补充谷氨酰胺(PN Gln)组和经肠道补充谷氨酰胺(EN Gln)组.各组烧伤大鼠采用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谷氨酰胺使用剂量为1.0 g/(kg·d),B组使用同等剂量的酪氨酸.观察烧伤后1,3, 5,7,10 d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肠道氧摄取率(Oext)及肠黏膜血流量(IMBF)的变化及不同途径给予谷氨酰胺对其的影响.结果:烧伤后各组线粒体Ⅲ态呼吸率(ST3)明显下降(PBD3:54.4±8.5 vs 70.2±7.4,P<0.05; PBD5:61.2±7.5 vs 72.7±8.2,P<0.05;PBD7: 67.2±7.6 vs 75.6±6.2,P<0.05;PBD10:69.4±6.5 vs 71.2±7.5,P<0.01),Ⅳ态呼吸率(ST4)升高(PBD5:24.5±2.2 vs 21.3±2.0,P<0.05; PBD7:24.1±2.8 vs 22.2±2.1,P<0.05;PBD10: 25.4±2.3 vs 20.2±1.8,P<0.05),RCR显著降低(PBD1:3.2±0.3 vs 3.4±0.3,P<0.01;PBD3: 3.1±0.2 vs 4.0±0.3,P<0.01;PBD5:2.7±0.2 vs 3.5±0.2,P<0.01;PBD7:2.9±0.2 vs 3.6±0.3,P<0.01;PBD10:2.9±0.2 vs 3.6±0.3,P<0.01),同时P/O(PBD3:1.78±0.22 vs 2.25±0.2,P<0.01;PBD5:2.04±0.21 vs 2.58±0.18,P<0.01;PBD7:2.14±0.23 vs 2.81±0.25,P<0.01;PBD10:2.02±0.16 vs 2.55±0.18,P<0.01)、Oext (PBD5:0.3 1±0.04 vs 0.37±0.03,P<0.01;PBD7:0.33±0.02 vs 0.44±0.02,P<0.01;PBD10:0.31±0.02 vs 0.41±0.04,P<0.01)及IMBF(PBD3:98.35±11.54 vs 125.36±13.00,P<0.01;PBD5:118.75±10.45 vs 138.52±11.33,P<0.01;PBD7:135.40±13.60 vs 152.77±13.21,P<0.01;PBD10: 142.30±13.006 vs 162.37±12.00,P<0.01)均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使用Gln的两组各项指标均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0.01),与经静脉补充Gln相比,通过肠道补充Gln的疗效更好(P<0.05→0.01).结论:严重烧伤后使用谷氨酰胺能改善肠道血供,增加氧摄取率,减轻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抑程度.相比而言,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3.
严重烧伤早期葡萄糖吸收的变化及肠道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在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中心静脉插入导管,分别测定其葡萄糖含量并结合门静脉血流量测定使其表达量化的方法,对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伤后葡萄糖吸收的主要原因是门静脉系血循环障碍;而肠道本身的吸收能力并没有大幅度减少。这提示,如能及时有效地改善门静脉系血循环状况,肠道吸收功能可明显改善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至伤前水平,以往常规的抗休克疗法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改善门静脉系血循环状况。实验还表明早期肠道营养是达到此目的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4.
自1985年以来,我们对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作了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先后采用豚鼠、大鼠、家兔、贵州小型香猪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对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的动物包括肠道吸收、分泌、运动、伤后代谢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病理变化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检测。根据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5.
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渡过不平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往往合并有重度呼吸道烧伤。这是由于严重烧伤早期,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流已经不足,如果再加上重度呼吸道烧伤并发肺水肿引起的低氧血症,则更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从而导致休克处理困难或甚至难以逆转的局面。因此长期以来,许多国内、外教科书,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对这类病人早  相似文献   
46.
重度呼吸道烧伤病人的休克期多渡过不平稳,并发症多,往往是此类病人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重度呼吸道烧伤早期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了解,或有助于改进抗休克措施,降低早期死亡率。 文献中,大量的报导是有关体表烧伤后早期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探讨,就我们接触的资料中,尚未见有呼吸道烧伤早期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报导。本实验系观察狗重度呼吸道蒸汽烧伤  相似文献   
47.
T41型人工皮系在41型人工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自1978年3月开始经30个医院临床应用,至1979年9月,共收集病例近200例,其中有完整资料的104例(123例次)。临床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8.
中度以上烧伤和放射损伤时,机体防御功能常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在严重烧伤时,皮肤的自然屏障遭到明显破坏,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因而常可招致机体的全身性感染。 在放射性复合烧伤的实验研究中,我们试图用创面印片的方法来预测和了解机体的防御能力,以供临床参考,现将实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49.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后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组(B)和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组,并与烧伤前指标作对照(PBD0)。烧伤大鼠均经占体表面积30%的全层皮肤烧伤,B组和Gln组采用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Gln组予1.0g/(kg·d)的Gln,B组予等量的甘氨酸。观察烧伤前和烧伤后(PBD)1、3、5、7、1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同时检测了血浆Gln浓度、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烧伤后两组大鼠血浆Gln浓度明显低于烧伤前,而REE、DAO、TNF、LPS及IL-1水平则明显高于烧伤前。两组相比,烧伤后Gln组大鼠的血浆Gln浓度明显高于B组,增幅约达40%,而REE、DAO、LPS、TNF及IL-1水平则明显低于B组。相关分析显示,REE与血浆Gl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1)。结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有效地提高烧伤大鼠的血浆Gln浓度,减轻肠道受损程度,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肠源性高代谢。  相似文献   
50.
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烧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简称甘谷二肽)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力学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36只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8只(不予烧伤)、烧伤组32只、谷氨酰胺组32只、甘氨酸组32只、甘谷二肽组32只。后4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烧伤。5组大鼠依次给予酪氨酸1.5g·kg^-1·d-1、酪氨酸1.5g·kg^-1·d^-1、谷氨酰胺1.0g·kg^-1·d^-1酪氨酸0.5g·kg^-1·d^-1、甘氨酸0.5g·kg^-1·d^-1+酪氨酸1.0g·kg^-1·d^-1、甘谷二肽1.5g·kg^-1·d^-1伤后12、24、48、72h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腺苷-磷酸(AM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三磷酸(ATP)、细胞能荷(EC)的含量和主动脉收缩压(AOSP)、主动脉舒张压(AODP)及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结果后4组大鼠伤后心肌组织GSH、ATP和EC含量以及AOSP、AODP、LVSP、+dp/dtmax检测值普遍低于对照组(P〈0.01),AMP、ADP含量则普遍高于对照组(P〈0.01)。与烧伤组比较,后3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伤后12h甘谷二肽组的GSH含量为(72.7±1.7)μmol/g,高于谷氨酰胺组(67.8±3.8)μmol/g(P〈0.01);该时相点EC、AOSP的检测值亦高于谷氨酰胺组(P〈0.01)。伤后48h甘谷二肽组GSH、EC、AOSP的检测值高于甘氨酸组(P〈0.01)。结论大鼠烧伤后给予谷氨酰胺、甘氨酸和甘谷二肽,能不同程度改善心肌组织GSH、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缓解心肌力学功能的下降。甘谷二肽的疗效明显优于谷氨酰胺或甘氨酸,提示它对烧伤后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