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前列腺癌种植转移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混合性癌, 于外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泡腺癌, 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前列腺混合性癌, 小细胞癌为主。术后5个月于外院发现穿刺孔转移。于我院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6个周期, 维持药物去势及免疫治疗。化疗结束后3个月, 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完全缓解。免疫治疗维持治疗10个月后因不良反应停药。免疫治疗停药后15个月肿瘤无进展生存。  相似文献   
212.
目的探讨肾癌术后局部复发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6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资料。男77例, 女29例。中位年龄51(40, 60)岁。原发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0例, 肾部分切除术16例;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4例, 非透明细胞癌52例;T1~2期53例, T3~4期53例。肾原发灶手术至肿瘤局部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4.8(7.3, 35.8)个月。复发病灶中位直径为3.2(2.0, 6.3)cm, 中位数量为2(1, 4)个。复发部位分为肾窝内复发33例, 肾周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38例, 腹腔内其他区域复发35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84例, 2分22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采用靶向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组(局部治疗联合或不联合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冷冻消融或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 采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对不同治疗模式的预后因素进行单...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后远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21年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肾部分切除术的2 046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 402例, 女性644例, 诊断年龄[M(IQR)]51(19)岁(范围:6~86岁)。以肿瘤特异性生存为主要研究终点,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肿瘤特异性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49.2(48.0)个月(范围:1~229个月), 生存1 974例, 死亡72例。中位肿瘤特异性生存期未达到。5年和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7.0%和91.2%。pT1a(1 447例)、pT1b(523例)、pT2期(58例)患者的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5.3%、81.8%、81.7%。病理核分级G1(226例)、G2(1 244例)、G3~4级(278例)患者的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6.6%、89.4%、85.5%。开放、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差异(96.7%比97.1%...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一线靶免联合治疗对转移性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deficient RC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4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7例)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6例)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接受一线靶免联合治疗的转移性FH-deficient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测序资料。共87例患者, 男57例, 女30例, 男女比例为1.9∶1, 中位年龄37(30, 47)岁。肿瘤中位直径为7.5(5.0, 10.0)cm。61例(70.1%)为FH胚系突变, 26例(29.9%)为FH体系突变。49例(56.3%)为初诊转移, 38例(43.7%)为异时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分别为淋巴结(41/87, 47.1%)、骨(33/87, 37.9%)、肝脏(22/87, 25.3%)和肺(14/87, 16.1%)。15例(17.2%)FH蛋白表达弱阳性, 59例(67.8%)PD-L1表达阳性。87例采用的治疗方案分别为信迪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方案52例(59.8%),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博替尼方案6例(8.0%), 替雷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