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后定期直接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新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癌切除患者20例,术中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主干,并将IDDS埋植于腹壁皮下,术后定期直接经IDDS推注76%泛影葡胺并拍摄点片,观察肝动脉门静脉显影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能满意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造影发现CT漏诊的肝内复发病灶1例,发现肝动脉炎3例及肝动脉肝管瘘1例,发现门静脉主干癌栓1例.结论经IDDS定期直接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有助于复发癌的监测及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52.
江苏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江苏省1986~2000年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991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至2000年底累计发现感染者106例,HIV/AIDS报告数年平均上升40.51%。静脉注射吸毒占的比例从1997年前的0上升到2000年的50%,性途径占的比例从1994年前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16.67%。亚型分析显示,吸毒人群均为C亚型,献血员中85.71%为B’亚型。性乱人群为A和D亚型。结论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血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HIV-1亚型复杂。应尽快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3.
埋植式药泵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刘光中四川省肿瘤医院外科(610041)肝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和导管灌注治疗为主。早期可施行手术切除,手术前后可辅以导管灌注治疗;中晚期则主要靠导管治疗。01961年Byron首先开展开腹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HAI)治疗...  相似文献   
54.
我院1993年4月至6月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安置的植入式微泵,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治疗7例中晚期肝癌(其中2倒置泵,同时进行了肿瘤姑息性切除),近期疗效CR2例,PR3例,mR1例,PD1例,总有效率达85.7%,且毒性反应轻微。结果提示:对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门静脉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治疗措施,可望明显提高肝癌疗效。  相似文献   
55.
手术切除肝尾叶带蒂肝癌一例刘光中,王在国四川省肿瘤医院(610041)带蒂肝细胞癌罕见。本文报告一例肝尾叶带蒂肝癌伴广泛肝内转移,手术成功切除原发病灶,同时行肝固有动脉门静脉插管,术后经皮下植入式微泵行肝灌注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病员廖XX,男,6...  相似文献   
56.
肝尾叶切除     
肝尾叶即Couinaud肝段解剖中的Ⅰ段,有独立的管道系统,为独立于左右叶的单元,有人称之为副肝[1],因位置深,周围毗邻复杂,切除风险大,常被视为手术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肝尾叶切除已有了零星报导。本文就肝尾叶的临床解剖、影像学特征、切除指征及手术方法作一综述。一。肝尾叶毗邻与分界。肝尾叶以形态变异的几部分构成[2]:56.7%有腔静脉后突,这一突起可能包绕下腔静脉,而不是与血段相接,而在一些病例则通过含有肝细胞的纤维组织与之相连。在此处,左、右侧常有尾叶向下极的两个突起,称为尾状突和乳头突,…  相似文献   
57.
 胰腺癌皮肤广泛转移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性,73岁,腰背部疼痛4月,皮肤巩膜黄染1月入院。  相似文献   
58.
肝门区肝癌是指发生在Ⅰ、Ⅳ、Ⅴ和Ⅷ肝段的癌肿,由于其紧靠门静脉或其主要分支,或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附近,亦或骑跨下腔静脉,手术切除的难度和危险性大,切除率低,预后差。本文作者报告6例肝门区肝癌,采用肿瘤姑息性切除,并配合肝脏灌注化疗(一例加腹腔化疗),取得了满意疗效,除一例术后10月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上其余5例随访6月、11月、12月、15月、30月均健在。作者认为,对于肝门区肝癌,只有采取积极综合治疗原则,采用姑息性切除结合肝脏灌注化疗的方法,才可望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59.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探讨──附5例误诊报告王在国,张爱玲,丁福全,刘光中四川省肿瘤医院外科(610041)随着AFP检测及B超、CT技术的迅速普及,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难度正逐渐减小。但是,肝癌的误诊仍屡有发生。我院7年中有5例肝脏良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1999~2000年江苏省淮北部分地区发生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的病因与流行特点。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999年共在9个县(区)报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95例,死亡83例,病死率87.37%。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男女之比为1:1.44,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占88.42%。2000年发生38例,死亡34例,病死率89.47%。引起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不饮自来水、吃剩饭菜、厨房卫生差、生食瓜果和饭前便后不洗手。从2例重症患者及3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O157:H7;宿主动物O157:H7携带率为9.62%(170/1767),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达99.41%(169/170)。从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菌株与家禽家畜分离的菌株属同一克隆群。结论 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由O157:H7引起的爆发疫情,其发生与宿主动物带菌率高且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高有密切关系,引起疫情的具体传播途径复杂多样,主要的感染危险因素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