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51.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失功的惟一有效方法.我研究所于1996年5月至2005年11月间共施行再次肝移植18例,占我所同期原位肝移植病例总数(452例)的4.0%.再次肝移植手术难度大,病死率高,血管重建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我研究所施行的18例再次肝移植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再次肝移植血管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移植排斥反应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官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趋化因子在器官移植早期表达异常活跃,它们特异性募集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到移植组织内,激发并加剧炎症发展,致使移植物功能损害。因此,动态监测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状况可成为判断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依据;筛选出一个或多个特异性趋化因子或受体作为抗排斥治疗的新靶点对提高器官移植术后疗效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后路椎间盘镜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手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微创治疗腰椎系统疾病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发展概要、国内临床应用情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4.
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成人腰痛疾患的10%左右。我们在2001年5月~2008年2月间,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傅宏 《口腔医学》2001,21(1):49-49
金属烤瓷固定修复出现问题以后 ,首先应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 ,仔细分析造成固定桥失败的原因 ,并针对问题 ,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其治疗原则是 :“去除原因 ,积极治疗 ,具体情况 ,分别对待 ,并且要无偿服务 ,认真细致完善处理 ,达到患者满意”。1 临床中常见问题及龈炎的原因 :1 1 早接触点导致咬合创伤。1 2 牙体预备所造成的牙髓病变 :(1)由于形态需要 ,被磨除的牙体组织相对较多。 (2 )麻醉不全 ,磨牙产生激惹性牙髓炎。 (3)预备后未采取保髓措施 ,甲冠、临时修复保护不当 ,患者脱落未及时处理被耽误产生刺激 ,未嘱患者避免冷、热…  相似文献   
56.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cytomegalovirus,CMV)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8例病人术后发生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6.7%,其中2例出现发热,病人经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 CMV抗体测定和FQ-PCR法测定CMV-DNA是诊断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更昔洛韦能够有效地防治巨细胞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57.
肝脏原发性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Lewis(LEN)型到Brown Norway(BN)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观察其排斥反应特点.方法:采用近交系雄性LEW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模型36例,术后第3、7和10天分别随机解剖8只受体大鼠,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剩余受体大鼠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受体大鼠术后第3、7和10天的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8.75±1.98)μmol/L、(21.12±2.03)μmol/L和(53.63±4.2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291.88±6.83)U/L、(462.33±16.98)U/L和(906.25±68.55)U/L,两者术后均逐渐升高;受体大鼠术后第3天光镜下汇管区见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和静脉内皮炎,伴部分肝实质变性,排斥活动指数(RAI)为4~5;术后第7天排斥反应加重,并出现小胆管增生,RAI为5~7;术后第10天排斥反应最严重,出现明显汇管区结构破坏,肝小叶消失,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静脉内皮炎明显,肝实质桥接坏死,RAI为7~9分;受体大鼠的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与病理变化一致.结论:LEW到BN大鼠组合有助于建立稳定可靠的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且该模型的排斥反应特点与临床相似.  相似文献   
5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十二指肠损伤临床上较少见,如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处理3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3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2d”人院。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感染,第2天行LC。术中见胆囊增大、充血水肿,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用吸引器头钝性分离胆囊三角,术毕放置腹腔引流管。在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自主呼吸恢复时,见引流管内引出胆汁10 ml余。  相似文献   
60.
231例240次肝移植手术方式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31例 2 4 0次肝移植的手术方式 ,总结肝移植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 2 0 0 1年10月~ 2 0 0 4年 9月实施的 2 31例 2 4 0次肝移植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比较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及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5 .7± 0 .6 )h、(6 .5± 1.3)h和 (4 .5± 0 .5 )h(P <0 .0 5 ) ,术中无肝期时间分别为 (4 7± 7)min、(4 9± 8)min和 (4 8± 7)min(P >0 .0 5 )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95 0± 5 6 0 )ml、(2 15 0± 85 0 )ml和 (16 5 0± 5 10 )ml(P <0 .0 5 ) ,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 9.0 %、4 .3%和 11.1% (P <0 .0 5 ) ,围手术期生存率分别为 92 .4 % (11/ 14 4例次 )、91.3% (6 / 6 9例次 )和 88.9(3/ 2 7例次 ) (P >0 .0 5 )。结论 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且术中出血量较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少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小 ,但 3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3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 ,应根据不同病情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