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评价鼻面沟带蒂皮瓣在鼻部亚单位修复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 自2015年1月以来,采用鼻面沟带蒂皮瓣修复因肿瘤、外伤等引起鼻翼、鼻尖亚单位缺损患者共15例,根据缺损大小设计鼻面沟皮瓣并旋转覆盖创面,术后观察供、受区情况,三维激光扫描评价鼻部三维立体情况。结果 15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显示鼻部外形良好,供区瘢痕隐蔽,三维扫描显示鼻部立体结构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采用鼻面沟带蒂皮瓣修复鼻部亚单位缺损,可以获得良好的鼻部外观,且供区损伤较小。该方法是修复鼻部较小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Periostin复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后,对移植脂肪血管化及成活率的影响,以明确Periostin在自体脂肪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验证低氧条件下Periostin对脂肪干细胞成血管的影响,RT-PCR检测CD133及CD144的基因表达情况;将Periostin复合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观察移植脂肪的成活情况。结果在低氧条件下,Periostin组细胞成血管能力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RT-PCR检测结果显示,Periostin组的CD133和CD144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eriostin复合自体脂肪移植后1、3、6个月,移植脂肪成活率分别为79.50%±3.70%、67.71%±4.08%和64.78%±5.78%,明显高于对照组(51.83%±5.97%、39.45%±10.32%和34.20%±10.61%)。结论 Periostin能够改善脂肪移植早期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后的早期血管化,有利于移植脂肪颗粒的存活,可有效改善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颅颌面骨为不规则骨,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对于颅颌面的骨缺损,进行个性化精确修复十分重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颅颌面个性化骨形态结构的三维仿真。 目的:设计一个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激光扫描技术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以实现生物材料对下颌骨髁突等形态的三维模拟。 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犬头颅影像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实现下颌骨形态的三维重建影像,影像数据输入三维打印机,快速成型获得下颌骨髁突的树脂阳模。阴阳模转换获得相应石膏阴模,聚羟基乙酸/聚乳酸阴模内成型,激光三维表面扫描检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匹配的精确度。 结果与结论: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匹配的精确度检测结果显示,当测试点误差小于1.0 mm时,复合率大于95%。提示通过这套数字医学系统,可实现颅颌面骨形态结构生物材料的三维仿真,为下颌骨骨缺损的精确修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快速获得隆鼻术个性化数字化设计所需三维信息的测量系统。方法随机选取20例隆鼻患者,经激光三维扫描和CT扫描,分别建立激光三维数据来源的数字模型和CT三维数据来源的数字模型(简称激光模型和CT模型),将两种数字模型在图形工作站中同时打开,根据面部标志点进行拟合。结果激光模型能迅速、精确地完成头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CT模型可重建骨组织、软组织,并可拟合成患者面部的精确三维数据。结论通过激光三维扫描和CT扫描,可以准确、快速获得隆鼻假体数字化设计所需三维信息,对于隆鼻假体个性化数字化设计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不对称指数"结合体积差的评估模式,并用于验证既往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面部不对称患者30例行激光扫描,在扫描所得图像上建立坐标系,并选取标志点,计算出各标志点面部不对称指数(AI);并利用镜面翻转技术计算体积差。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结果面部不对称患者术后各个标志点的AI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体积差亦明显改善,提示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AI结合体积差的评估模式,能精确、直观、全面地评估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眼眶内充填膨体聚四氟乙烯治疗上睑凹陷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对16例因眼部老化引起的上睑凹陷患者,采用眼眶内充填不同体积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增加眼眶内容物的体积,同时加强眶壁对眶内容物的支撑作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5年,16例患者眼部上睑凹陷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眼部功能无异常.结论 应用眼眶内充填膨体聚四氟乙烯技术可以有效修复上睑凹陷.  相似文献   
17.
改良颏截骨前徙联合假体置入治疗小颏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颏截骨术联合假体置入治疗小颏畸形,使隆颏术后颏部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方法 选择口内切口入路,采用改良的颏部水平"几"型截骨后前徙内固定术,并联合置入合适假体,达到改善颏部后缩,延长颏突度和颏长度,同时改善颏正中区域外形.结果 采用该方法共治疗11例患者,其中3例行单纯颏截骨前徙术,8例行颏截骨前徙联合假体置入术,术后颏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改良颏截骨前徙联合假体置入治疗小颏畸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面部外观,重新建立颏部美容曲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面部外置式牵引成骨治疗Crouzon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应用中面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Crouzon综合征。方法选用LeFortIII型截骨法在眶面部截骨,在颅骨上安装外置REDII型外置式中面部牵引器。术后6.4d开始牵拉,每天牵拉前移1mm,待中面部到达良好位置和咬合关系时,停止牵拉,并固定该装置2~4个月。结果已完成治疗8例患者,平均年龄11.9岁。中面部平均前移9.7mm,并下移1.6mm。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观,突眼度由术前的平均20.3mm矫正为术后的平均11.9mm;X线头颅侧影定位测量,∠SNA平均增加9°,∠ANB平均增加8.8°。87.5%患者治疗后睡眠时呼吸阻塞症状明显好转。除1例固定脚处的头皮感染和1例头皮血清肿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5个月,无面部后缩等复发症状。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首选为治疗学龄儿童和畸形严重的Crouzon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人体测量学以比例关系描述特定鼻型,探讨鼻尖突出不足合并鼻指数过大的鼻型特点及治疗方法,为鼻整形定量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测量27例鼻尖低平、鼻翼肥大的青年女性鼻形态并计算指数值.患者均行隆鼻、鼻尖抬高并前延、鼻翼缩小三项鼻整形术.结果 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术后鼻指数、鼻宽深指数、鼻尖突出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部分患者比例值达到美学范围.结论 外鼻形态测量比例值能较客观、准确地描述某种鼻型.我国汉族青年女性,鼻指数大于82.05%,鼻尖突出度小于37.50%,可归类为鼻尖突出不足合并鼻指数过大鼻型,此类鼻型应用三项手术综合治疗,协调各亚单位比例,可塑造和谐美观的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Monobloc四段式截骨及外置式牵引,治疗1例重度眶距增宽症合并面中部发育不良患者,总结手术方法和经验体会.方法 对1例重度眶距增宽症合并面中部发育不良患者行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额部颅骨开窗,Monobloc截骨游离整个颅面部,颧颌部水平截骨、眶鼻部矢状截骨,将颅面骨分为额部、双侧眶颧部、颧颌部4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额部重塑,双侧眶颧部内收,肋骨隆鼻,颧颌部外置式牵引并固定3个月.结果 手术顺利,拆除牵引器1个月后,影像学测量显示IOD为28.6 mm、面中部前移约9 mm,患者眶距增宽、面中部凹陷、反(牙合)均得到有效纠正,但鼻形态需进一步修整.结论 Monobloc四段式截骨及外置式牵引治疗重度眶距增宽症伴面中部发育不良,能一次性纠正眶距过宽、面中部凹陷、反(牙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