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文化教育   3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对我国锻炼心理学学科发展现状与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锻炼心理学的内涵和学科建立的基础条件进行论述。在分析中、西方锻炼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锻炼心理学学科发展中还存在锻炼心理学理论体系尚未完善、锻炼心理学学科高素质研究队伍建设薄弱、研究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落后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由此,提出锻炼心理学学科在指导思想、学科队伍建设水平和学科建设条件、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足、篮球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肢体对侧迁移的观察,采用半径误差(Radial Error,RE)和命中率对迁移效果进行评定,找寻肢体对侧迁移不对称性的方向。结果表明,在一定阶段非优势侧向优势侧的迁移效果比较显著;非优势侧的肢体对侧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两侧肢体运动技术的同利。  相似文献   
123.
运动中目标设置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标设置研究是运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对目标设置的维度、促使目标完成的有效性方法以及目标设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124.
运动损伤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表明,有大量因素可造成运动损伤,以往,人们较为重视物理性因素(如过度训练、设备粗陋、气候恶劣、场地条件较差和运动项目特征等等)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影响。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也是运动损伤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分别讨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颜军撰写的《体育教学心理学》,是国内第一本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体育教学心理规律的专著。体系上、内容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迄今为止,有关运动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国内出了近20种,然而,即使是体育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在体系和内容上仍未跳出运动心理学的框框,并不是“货真价实”的体育教学心理学。颜军在探索体育心理学或体育教学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6.
一、问题的提出本世纪初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对企业、学校及军队等单位领导者的领导作风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等人首先研究了这一问题,他们将领导作风分为专制、发主、放任三种类型,结果表明:放任型的领导其群体成员工作效率最低,他所领导的群体在工作中只达到了社交目标,而没有达到工作目标;专制型的领导,虽然通过严格管理使群体达到工作目标,但群体成员的消极态度和对抗情绪也在不断增长;而民主型的领导工作效率最命,他所领导的群体不但达到了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也达到了社交目标,成员表现得成熟,且有创  相似文献   
127.
论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季浏 《体育教学》2006,(3):9-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不对中小学课程和教材进行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从而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丰性和多样性,真正体现新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8.
何颖  季浏 《体育科学》2004,24(5):32-35,52
研究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和个体对自身躯体状况的评价和态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锻炼组被试抑郁水平和Body—esteem水平都有显著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改善抑郁水平、Body—esteem水平的效果不同;Body-esteem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9.
国内外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营销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对比国内外赛事转播和营销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逐步建立起以收入分成签约模式和中介代理销售模式为主,以直接向电视机构销售模式为辅的赛事转播权营销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0.
过去几十年,人们心理应激水平显著性增加,甚至儿童和青少年也报告出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心理应激已成为人类身心疾病的重要诱因,如何有效缓冲心理应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日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是否能够调节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危害?目的: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在心理应激与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身体活动记忆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疾病严重性等级量表,对405名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应激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体育锻炼水平的界定根据身体活动记忆量表的测量结果折算成代谢当量。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追踪测量持续1年时间,每3个月测量一次,采用层次线性模型分析评估数据。结果显示,基线测量时的疾病状况与心理应激呈显著正相关(r=0.26 ,P<0.05),体育锻炼与疾病状况(r=0.06,P>0.01)以及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04,P>0.01)。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心理应激(β=0.23,P<0.01)和体育锻炼(β=1.54,P<0.01)对疾病发生状况预测作用显著,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应激的交互作用显著(β=0.05 ,P<0.05)。结论:体育锻炼在心理应激和疾病的发生之间起调节作用,能够减缓心理应激对健康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