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51.
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影响,并探讨抗血小板治疗抑制CD40CD40配体(CD40L)系统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阿司匹林组(n=10)、氯吡格雷组(n=10)、抗血小板药物合用组(n=10)和抗CD40L抗体组(n=8)。另取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健康雄性近交系C57BL/6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炎性指标及血小板表达CD40L的水平,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CD4+T细胞与CD40L表达的百分率。结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表达CD40L,降低可溶性CD40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斑块部位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CD40L的表达,增加平滑肌细胞数量(P<0.05);对可溶性CD40L和血小板CD40L表达的抑制作用,氯吡格雷强于阿司匹林(P<0.05),其他方面两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作用叠加(P<0.01~0.05),对斑块的影响相当于抗CD40L抗体的疗效(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通过抑制CD40CD40L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两药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性,29岁,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其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持续发作28天,在当地医院经静脉注射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不能终止,血压曾多次测不清,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血压维持于12.0~13.3/9.3~8....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及中药 814的干预作用。方法 :7只杂种犬随机分两组 :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组 (3只 ) :结扎左主肺动脉 2 4h后恢复血流 4h ;②中药 814干预组 (4只 ) :再灌注前予中药 814腹腔注射 ,应用光镜和电镜等病理检测方法观察缺血期、再灌注期、中药 814干预后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计算受损肺泡百分率。结果 :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组 :缺血期 ,左肺散在出血 ,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内皮细胞胞质肿胀、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扩张 ;同例对照右肺基本正常。再灌注期 ,左肺出血加重 ,肺间质及广泛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受损肺泡百分率显著增加 ,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线粒体空泡化及嵴溶解加重 ,可见细胞坏死 ;同例对照右肺大致正常或散在小灶性肺泡腔内有水肿和出血 ,少数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轻度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②中药 814干预组 :再灌注期左肺受损肺泡百分率显著减少 ,少数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和空泡化。结论 :急性缺血后再灌注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显示比较明显的损伤 ,中药 814对再灌注肺损伤有一定的实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332例,正常对照组194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水平,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基础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Hcy水平高于15μmol/L者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均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组予以每日补充叶酸5mg,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4周后复查血浆Hcy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组,基础叶酸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与基础叶酸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149,P<0.05),治疗组4周后Hcy水平平均降低了37.7%,治疗前后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的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引起的一过性肺水肿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本文报告了3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一过性肺水肿患者,观察疾病的临床特点,采用肾动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引起的一过性肺水肿。结果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引起的一过性肺水肿的原因。3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一过性肺水肿患者中,2例是大动脉炎引起的肾动脉狭窄,1例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在这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中,有2例是双侧肾动脉狭窄,有1例是单侧肾动脉狭窄。这3例患者反复发生一过性肺水肿。介入治疗后,随访1年未再出现一过性肺水肿。结论介入治疗是肾血管性高血压导致一过性肺水肿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肺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PAH(CTEPH)的诊断效能.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疑诊为CTEPH的PAH患者133例[男54例、女79例,15~78(43.1±14.9)岁]均在7d内接受肺V/Q显像、CTPA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其他2种方法诊断准确性.V/Q显像结果包括CTEPH高度可能性、中度可能性和低度可能性;CTPA结果包括CTEPH阳性、阴性及不能诊断.应用Kappa检验分析这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其中51例患者被最终确诊为CTEPH(38.3%);其余82例中,60例诊断为IPAH,19例诊断为肺血管炎,3例为房间隔缺损.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96.1%(49/51),特异性为75.6%(62/82),准确性为83.5%(111/133);以CTEPH高度和中度可能性均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100%(51/51),特异性为73.2%(60/82),准确性为83.5%(111/133).CTPA的诊断灵敏度为92.2%(47/51),特异性为92.7%(76/82),准确性为92.5%(123/133).V/Q显像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80.5%(107/133),Kappa=0.612,P<0.001.结论 对于CTEPH的诊断,V/Q显像灵敏度较高;而CTPA则特异性较高,且对肺血管炎等其他PAH疾病鉴别力较好.两者结合可能有助于提高对CTEPH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医师-药师-护士合作模式对血脂异常患者用药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96例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士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药师-护士合作模式进行用药教育,患者出院后第1、3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患者的血脂水平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幅度(11.27%)明显优于对照组(-7.51%);干预组甘油三酯下降幅度(29.36%)明显优于对照组(-16.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参与治疗团队可以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8.
59.
笔者根据心因性不孕的病机特点,应用清心滋阴益肾汤治疗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造成皮下出血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本文旨在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注射角度、压迫时间、力度、按压物以及注射点间距、针头大小、针头斜面是否带入药液、药物推注时间等因素的关系,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