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2011—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死亡水平及早死概率的特征,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制规划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1—2018年台州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分析慢性病导致死亡数在总死亡数的占比、慢性病死亡率、慢性病早死概率等指标。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中标率)计算标化率。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统计学检验结果。结果2011—2018年台州市慢性病死亡231 724例,死亡率为486.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55/10万,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9.89%,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2011—2018年台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P<0.05)、糖尿病标化死亡率(P=0.46)及早死概率(P=0.22)均未下降,农村地区上述4类慢性病各年龄组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4类慢性病死亡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8年台州市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3.49%降至2018年的10.49%,平均年降幅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5)。结论慢性病死亡是台州市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应需开展慢性病的有效防控措施,特别是糖尿病的防治和男性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前HIV-1耐药情况及亚型流行特点。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台州市开展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RT-PCR扩增获得HIV-1 pol基因片段并测序,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确定耐药突变位点以及HIV-1毒株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中成功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的研究对象806例,ART前HIV-1耐药率为2.9%(23/806),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分别为1.9%(15/806)、0.6%(5/806)和0.0%。2016-2018年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依次分别为1.6%、1.8%和4.8%。NNRTIs和NRTIs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 N(0.7%)和M184I/V(0.5%)为主。HIV-1亚型以CRF01_AE(42.7%,344/806)、CRF07_BC(28.9%,233/806)和CRF08_BC(11.2%,90/806)为主。同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53.3%,136/255)和CRF07_BC(32.2%,82/255)为主;异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37.7%,203/539)、CRF07_BC(27.5%,148/539)和CRF08_BC(16.1%,87/539)为主。结论 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上升趋势,需加强对HIV-1耐药型毒株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口咽鳞癌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后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8年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口咽鳞癌患者共52例, 统计分析每例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 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的最佳临界值, 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27例)和营养不良组(25例)。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 Cox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预后关系,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疗后PNI值降低最为明显, 最佳临界值为42.4。营养良好组(PNI≥42.4)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和60.9%, 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NI<42.4)的30.1%和29.7% (χ2=11.12、5.74,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PNI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52, 95%CI:1.095~6.917, P=0.031)。年龄>60岁及诱导化疗后疗效评估无缓解的口咽鳞癌患者, 在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的比例更高(χ2= 4.89、5.0...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评价慢性偏头痛患者不同时期脑血流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 CVR)的变化。方法 收集自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某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为慢性偏头痛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人员56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受试者分三个时间点进行TCD检测:头痛发作期(M期,患者头痛开始1 h后至明显缓解前1 h)、头痛发作后I期(I期,头痛明显缓解24 h内)、头痛发作后Ⅱ期(Ⅱ期,头痛明显缓解48 h内)。应用TCD检测技术分别对对照组及观察组三个不同的检测时间点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的CVR检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储备、扩张储备、整体储备变化情况。结果 M期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收缩储备、扩张储备和整体储备均有明显下降,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I期,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储备、扩张储备、整体储备开始回升并大于发作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Ⅱ期,大...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艾灸对卵巢癌盆腔广泛转移术后患者腹腔积液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卵巢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分别接受单纯化疗和艾灸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与对照两组结果差异明...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索HIV/AIDS患者中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RHR)过快和血脂异常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联及其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基于浙江省台州市2017―2019年“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纳入分析30岁以上的HIV/AIDS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患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用相乘模型探索RHR过快和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RHR过快定义为RHR>90次/min;血脂异常定义为TC、TG、LDL-C升高或HDL-C降低。  结果  共1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2.8%和28.1%。15.8%(260/1 645)的研究对象的RHR过快,59.2%(974/1 645)存在血脂异常。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比和TC之后,TG升高和RHR过快是正常高值血压(aOR=1.56, 95% CI:1.14~2.13, P=0.005;aOR=1.60, 95% CI:1.06~2.43, P=0.026)和高血压(aOR=1.94, 95% CI:1.37~2.75, P < 0.001;aOR=1.95, 95% CI:1.20~3.18, P=0.007)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TG升高和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P=0.017)和高血压(P=0.032)均存在负向相乘交互作用。TC、LDL-C及HDL-C异常与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均未观察到交互作用。  结论  RHR过快和TG升高是HIV/AIDS患者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RHR过快和TG升高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HR过快可能降低TG引起致高血压发生的阈值,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去阐明。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球蛋白(globulin, GLB)和白球蛋白比例(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 AGR)与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 ECG)异常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自2017―2018年“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纳入1 788例18~<75岁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低ALB定义为血清ALB<38 g/L,高GLB定义为血清GLB>35 g/L,低AGR定义为AGR≤1.5,ECG异常定义为出现任何心电图结果异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LB、GLB和AGR与ECG异常的关联性。结果 ECG异常、快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ST/T段异常和左室高电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1.16%(736/1 788)、9.00%(161/1 788)、6.15%(110/1 788)、14.88%(266/1 788)和5.26%(94/1 788)。3.08%(55/1 788)的研究对象为低ALB,37.19%(665/1 78...  相似文献   
78.
陈潇潇  徐秀余 《海峡药学》2012,24(8):252-25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参与治疗肺部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实践.方法 通过介绍1例肺部混合感染患者(真菌+细菌)的病例,从临床药师的角度阐述如何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药效追踪、不良反应监测,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能正确找好自己的定位,积极参与临床诊疗过程.结论 临床药师应该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充分运用专业优势发挥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为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64例2010UICC分期为Ⅲ~Ⅳb期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行TPF方案诱导化疗3周期。诱导化疗前行DCE-MR检查,获取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T1 on set),造影剂到达强化高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值(SI),强化峰值(PV),强化百分数(SI%)等参数, 将其与诱导化疗后肿瘤缩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诱导化疗后鼻咽癌原发灶PR24例,NC40例。2)鼻咽癌原发灶缩小率与T1 on set(r=-0.378,P < 0.001)及TTP(r=-0.285,P=0.02)负相关;与SI(r=0.027,P=0.834)、PV(r=0.042,P=0.741)、SI%(r=0.026,P=0.841)无明确相关关系。  结论  造影剂到达组织及达到强化高峰时间早的病例化疗后肿瘤缩小率大;肿瘤强化程度与化疗后肿瘤缩小率无相关性;T1 on set、TTP有可能作为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 前瞻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7年6~9月收治的37例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7)和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组(K组,n=20)。术后均采用PCIA作为主要镇痛方式,两组患者的PCIA参数设置相同。记录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活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各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并比较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3. 66±1. 96)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9. 41%、11. 76%、29. 41%。K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7. 68±1. 02)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 00%、5. 00%、10. 00%。两组患者术后即刻、2 h、4 h、8 h、12 h、18 h、24h、36 h、48 h的静息VAS评分、活动VAS评分、镇静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S组相比,K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恶心发生率较低,K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早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节省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有助于减少恶心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