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对高压氧相关概念、发展、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压氧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病人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腰椎滑脱这一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相关器械及技术的进步,在腰椎滑脱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认识到滑脱椎体复位与椎体间融合的重要性.我们于1998年2月~2001年5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23例,经随访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显微镜下经颈前路行椎间隙减压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60~72岁,平均(64.9±3.7)岁。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5±1.8)分。采用JOA评分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7±1.6)个月。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81±1.4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根据功能改善率,优9例,良26例,中7例,差1例。结论:显微镜下颈前路间隙减压对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4.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在国内仅有少数报道。我院自1990年至今共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1869例,其中9例髓核组织突入硬膜囊内,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9例均为男性,年龄34~59岁,平均44岁。病程5-133个月,平均34个月。6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2例有腰部外伤史,1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临床表现均有腰痛,坐骨神经痛7例,大小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1例。下肢肌肉萎缩5例,膝腱反射减弱4例.消失1例,踝反射减弱2例,消失1例。  相似文献   
35.
3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院自1998年8月采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 MED)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本文对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龄常见骨折,内固定方法很多,如何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选用最佳的内固定方式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本院自1995年8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206例,对其中的178例进行了手术。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结合本院178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8例中男96例,女82例;年龄26~92岁,平均61.5岁。左侧104例,右例74例。按Evan's分型:I型53例,II型59例,III型34例,IV型32例。伤后3天内手术65例,伤后10天内手术113例。1.2致伤原因及合并症:车祸102例,跌伤52例,坠落伤12…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异体胎儿骨移植治疗小儿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4月以上孕妇新引产的胎儿,截取胎儿的股骨、胫骨,经制备后备用。骨不连病人,去除缺损处组织及硬化骨固定后,用长条胎儿骨填充;纤维结构不良、骨囊肿及骨软骨瘤病人,在刮除病灶后,用胎儿骨按骨力线平行方向排列,填塞于骨缺损处。结果:17例骨缺患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缺损处均得到临床愈合,无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结论:胎儿骨截取保存容易,手术操作简单,骨缺损愈合快,无排异反应,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腰椎定量CT(QCT)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66例;年龄(74.47±6.60)岁。90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腰椎QCT测定,根据腰椎QCT值分为3组:骨量减少组(80~120 g/L,17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组(40~80 g/L,44例,66个椎体)及严重骨质疏松组(<40 g/L,29例,39个椎体)。术中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及正侧位C形臂X线透视,观察不同QCT值患者的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弥散分布及渗漏情况,对于骨水泥弥散超过椎体中线患者采用单侧入路术式,相反则采用双侧入路术式,分析腰椎QCT值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穿刺方法的指导意义。结果:90例135个椎体中,共有72例98个椎体骨水泥弥散超过中线,占72.59%。骨水泥弥散超过椎体中线的患者采用单侧入路术式,其中骨量减少组有5例8个椎体、骨质疏松组有40例55个椎体,严重骨质疏松组有27例35个椎体;且3组患者间骨水泥弥散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97,P=0.000);此外,骨量减少组患者未发生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组有3例4个椎体发生渗漏,严重骨质疏松组有2例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均未造成神经损伤等症状,且3组患者间骨水泥渗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2,P=0.326)。结论:根据患者腰椎QCT检测明确患者骨质疏松程度,指导进行穿刺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有效提高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andersⅡ型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以及跟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B9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4±2.0)个月,均未出现相关切口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3±2.4)个月,早期出现皮缘坏死及切口红肿渗出各1例;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两组术后B9hler角和Gissane角同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aryland评分、SF-36评分为(82.6±11.8)、(82.6±7.2)分,对照组为(81.1±12.9)、(79.7±8.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可以取得同外侧L型切口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其对切口软组织保护较好,且发生距下关节僵硬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