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及其受体CCR4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组。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h后留取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和血清中TARC和白介素(IL)-4蛋白的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mRNA、CCR4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和血清中TARC的浓度[分别为(458.36±114.98)pg/ml、(145.56±28.3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6±2.38)pg/ml、(73.79±29.27)pg/ml](P〈0.01);哮喘组BALF和血清中IL-4浓度[分别为(35.46±12.47)pg/ml、(3.82±1.1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3±1.57)pg/ml、(0.88±0.33)pg/ml](P〈0.01);肺组织中TARCmRNA及其受体CCR4mRNA的表达,哮喘组[分别为(1.12±0.08)、(0.91±0.1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3±0.12)、(0.62±0.10)](P〈0.01);免疫组化显示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组表达量(0.103±0.015)显著高于对照组(0.045±0.007)(P〈0.01)。结论TARC及其受体CCR4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病过程,气道上皮细胞是TARC重要的来源细胞。  相似文献   
22.
蔡晓红  程明亮  蔡红艳 《现代康复》1998,2(10):1158-1158
本对64例妊娠特发性肝炎患进行了心理状志调查及分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正人类ABO血型的A抗原和B抗原都是由前体物质H抗原转换而成的,绝大部分人群都有H抗原,但类孟买血型却部分或完全缺失,仅有的少量H抗原最终转换成A抗原或B抗原,从而在血清中产生相应的抗-A、抗-B和抗-H抗体。类孟买血型给实验室ABO定型和交叉配血带来困难,本例标本就是因医院输血科在ABO血型定型时出现正反不符,且用多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发病机制与激素治疗.方法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的毛支患儿,根据血清总IgE是否增高以及有无湿疹、皮炎等过敏病史,分为特应体质和非特应体质2组,各5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5名.毛支患儿按临床评分分为轻、中、重度(18、62、20例);再随机分成激素组(49例)和非激素组(51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反转录(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量.结果 CD4+ CD25+ Treg的数量和Foxp3 mRNA表达量:健康对照组、非特应体质组、特应体质组分别为(10.5±1.6)%和0.34±0.11、(8.8±2.2)%和0.26±0.08、(7.6±1.8)%和0.21±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重组分别为(9.7±1.6)%和0.28±0.08、(7.8±2.1)%和0.24±0.06、(6.7±1.3)%和0.20±0.07(均P<0.05).CD4+ CD25+ Treg数量、Foxp3 mRNA的表达量与临床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62、-0.71,均P<0.01);激素治疗后两者均升高[(9.5±2.1)%和0.33±0.10分别比(8.5±1.8)%和0.27±0.12,P<0.05和<0.01].结论 CD4+ CD25+ Treg和Foxp3 mRNA与RSV毛支气道炎症关系密切,可反映毛支的病情严重程度.激素可促进CD4+ CD25+ Treg的发育和功能.  相似文献   
25.
马强  蔡晓红 《现代保健》2009,(26):51-5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主动免疫疗法。方法46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丈夫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治疗,每月1次,连续3次.妊娠后强化1次。妊娠后黄体酮和hCG黄体支持。对照组21例患者妊娠后使用黄体酮和hCG黄体支持。比较两组妊娠率。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81.2%和57.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怀孕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的长期间断低氧大鼠饲养舱,以建立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特征的大鼠模型.方法 ①由单片机自动控制,通过电磁阀控制供应各气体的流量,使饲养舱内的氧浓度能够在9%~21%的范围内快速地变化.②50只SD大鼠均分为五组,即间断低氧2周组(2H)和4周组(4H)、空气对照2周组(2C)和4周组(4C)及正常对照组(NC).间断低氧组在密闭的舱中间断性地呼吸低氧气体,90 s一次循环,每天8h,每周7 d.对照组呼吸空气.结果通过单片机能自动调节医用氮气与氧气的输入,使舱内低氧时氧浓度在9.0%±1.5%,复氧时氧浓度在21.0%±0.5%.大鼠平均肺动脉压:2H组较2C组高18.71%,4H组较4C组高16.87%(P均<0.05);右心室收缩末期压及最大变化速率RVESP、RV+dp/dt和RV-dp/dt:4H组较4C组分别高36.36%、56.35%和55.43%(P均<0.01),4H组比2H组分别高88.85%、19.49%和80.97%(P均<0.01);而2C组、4C组与NC组上述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该大鼠饲养舱能自动、精确控制舱内氧浓度、循环时间,能复制出比较符合SAS病理生理变化特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7.
浙江地区2000年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目前世界各国报道的患病率为0.3%~17.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20.0%~30.2%,其中以英美等发达国家患病率最高,且有上升趋势[1].多年来国内外对哮喘非常重视,并作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尚无较完整的哮喘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资料.为此,2000年7月,我们按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的统一要求对浙江省温州和海宁两个城市进行了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婴儿肺炎的潮气呼吸肺功能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耶格公司婴幼儿肺功能仪,对23例肺炎婴儿急性期、恢复期及15例正常婴儿进行肺功能检查,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肺炎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及正常组比较,呼吸频率(RR)、潮气峰值流速与潮气量的比率(PTEF/Vt)明显增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潮气峰值流速(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婴儿急性期肺功能并不等同于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表现,它主要表现为Vt/kg、RR、PEF/VT的改变,而非tPTEF/tE、vPTEF/vE的改变,Vt/kg、RR、PEF/VT可作为观察本病病情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9.
腺病毒感染是我国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咽结合膜热、肺炎、脑炎、膀胱炎、肠炎等,其中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类型之一,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现将本院2004年7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儿童腺病毒感染5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可影响血管和内脏(心、肺和消化道等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不清楚。受累组织广泛的血管病变、胶原增殖和组织的纤维化是本病的病理特点。心脏受累是SSc一项重要的预后指标,Tyndall等对5 860例SSc患者的研究显示,55%的患者因SSc死亡,其中26%死于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但是,早期大多数患者无相应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