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异种烧结骨/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将异种烧结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于家兔的颅骨实验性骨缺损区,经X线、组织学、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观察,结果表明:异种烧结骨组织相容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骨亲合性,能引导新骨形成,与宿主骨为直接骨性结合。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夏合异种烧结骨和单纯异种烧结骨的新骨形成王进行对比,前者明显多于后者,本研究从定量角度证实了红骨髓的成合作用。烧结骨利于红骨髓的依附生长,发挥红骨髓的成骨与诱骨作用,加速了成骨速度,是一种有望用于临床的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02.
复发性口腔溃疡即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一、分类及临床表现 Lehner把复发性口腔溃疡分为三型:(1)小口疮溃疡,又称轻型口疮,好发于唇内侧、舌尖、舌缘,颊粘膜前庭沟等部位。溃疡1至数个,直径小于1cm,中等疼痛,反复发作,病程4~14天。(2)大口疮溃疡,又称腺周口疮,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除上述部位  相似文献   
103.
随着人民生命的延长,老年急腹症的发生率较前有明显的增多。本院1982~1987年收治急性胰腺炎140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胰腺炎59例,占全部病例的42.1%。老年急性胰腺炎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都有其特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直接离心涂片法对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和1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测定。肿瘤患者微核率(‰)为7.68±2.70,其中恶性肿瘤组为8.68±2.36,良性肿瘤组为5.33±1.92;健康人为1.60±0,97。经统计学处理,肿瘤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与对照组,良性肿瘤与对照组之间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明显高于健康人,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又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05.
造釉细胞瘤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但复发于软组织的很少见,国内报道不多,我科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例1 游××,女,48岁。8年前因左下颔骨造釉细胞瘤,行左下颌骨截除术。术中植入塑料支架,术后1月内因感染取出支架。近一年来,左颧颞部逐渐隆起,无不适,近2月出现疼痛,肿胀明显,于1985年4月29日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06.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个月。结果经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对神经症状体征改善显著(P<0.01),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T1ρ为在旋转坐标系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常数,反应大分子物质与水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常规MR检查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时,病变的T1ρ值可发生变化。目前,T1ρ已应用于骨关节、颅脑、肝脏、心肌等多个部位。本文对T1ρ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8.
我科遇到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Horner氏综合症一例,报道如下: 患儿王某某,男,11个月。因左颌下肿胀6天,发烧3天,以颌下急性淋巴腺炎,于1982月7月23日收入院,住院号A0049085。全身检查:除体温升高外未发现明显异常。颌面部检查:左颌下区稍后方可触及3×3×2厘米大小的肿块,皮温高,质硬、无波动,压痛明显,局部穿刺无脓。常规应用抗菌素治疗,肿胀范围逐渐扩大。7月28日穿刺有脓,在局麻下行左侧下颌骨下缘下2厘米,从下颌体至下颌角处作长约2.5  相似文献   
109.
男患,24岁,农民,住院号971691。因腹胀、食欲不振15天,伴四肢麻木无力10天,加重2天,于1997年9月28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因“急性菌痢”在村医务室治疗痊愈。15天前出现低热及腹胀,食欲不振。近倒天来感四肢麻木、疼痛,继而无力,弛缓性软瘫。2天来,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时感呼吸困难。查体:体温刀.4℃,脉搏80次份,呼吸20次呼,血压16/10kPa;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平卧位,查体合作。皮肤及巩膜无黄染;颈无抵抗;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缘下1.0cm,质软,有触痛,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减弱,肌力Ⅱ~Ⅲ级,浅感觉…  相似文献   
110.
采用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2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筛孔型7例,管状型15例),同时采用电镜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例筛孔型腺样囊性癌。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筛状结构中分布有复层基板、蛋白多糖和胶原原纤维。免疫组化显示,筛孔中的间质成分富含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在管状型肿瘤中,小梁和条索周边的间质成分也富含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因此提示,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是腺样囊性癌的主要间质成分,可能由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