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对胸部肿瘤放疗体膜固定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胸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方法:将2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体膜固定(常规组,不开窗)和改良体膜固定(改良组,开窗),对两种不同标记的摆位精度进行比较。结果:在Y轴上偏离值从第1周开始到第4周改良组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X轴上放疗第3周开始改良组中心点偏离值均小于常规组(P0.05~P0.01);在Z轴上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膜固定方法在Y、X轴上可提高放疗摆位精度,为体膜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将49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25例。2组均采用60CO或6MV-X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单放组为60~68 Gy,30~34分次,6.0~6.5周;放化组为54~60 Gy,27~30分次,5.5~6.0周,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25~30分次,5.0~6.0周。放化组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5 d,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d。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0%、32.00%和58.33%、20.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局控率分别为72.00%、36.00%和66.67%、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不良反应较单放组略有增加,但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相对较好,有提高生存率可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自制有孔泡沫板在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中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作用。方法 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俯卧于有孔泡沫板上常规模拟定位后,在俯卧位垫和不垫有孔泡沫板两种体位下分别进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野常规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体位下小肠和膀胱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结果使用有孔泡沫板时,小肠平均受照射剂量、1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小肠体积、膀胱平均受照射剂量和3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膀胱体积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应用自制有孔泡沫板可显著减少小肠和膀胱的受照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自制有孔泡沫板在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中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作用。方法 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俯卧于有孔泡沫板上常规模拟定位后,在俯卧位垫和不垫有孔泡沫板两种体位下分别进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野常规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体位下小肠和膀胱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结果使用有孔泡沫板时,小肠平均受照射剂量、1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小肠体积、膀胱平均受照射剂量和3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膀胱体积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应用自制有孔泡沫板可显著减少小肠和膀胱的受照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PLOD2(5-双加氧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放疗的1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PLOD2的表达情况,分成PLOD2阳性表达组(94例)与PLOD2阴性表达组(82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远处临床转移情况、放疗后临床近期有效性及患者1、3、5年总生存率间的差异,分析PLOD2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关系。结果:PLOD2阳性表达组远处脏器转移率(35.11%)高于PLOD2阴性表达组(19.51%),无临床转移率(13.84%)低于PLOD2阴性表达组(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OD2阳性表达组淋巴结转移及局部侵犯率(51.06%)高于PLOD2阴性组(45.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OD2阳性表达组在放疗后临床近期有效率(72.34%)低于PLOD2阴性表达组(87.80%)(P<0.05);PLOD2阳性组1、3、5年的生存率低于PLOD2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食管癌PLOD2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多叶光栅(MLC)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方法。方法用带多叶光栅和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采取同中心、MLC半野技术,配合整体挡铅照射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治疗鼻咽癌患者。结果根据测量,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无冷点和热点,与初步临床观察相符。结论用同中心、MLC半野技术,配合整体挡铅治疗鼻咽癌时,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27.
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85例,同步放化疗组78例。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MVX线常规分割放疗,每周5次,每次2Gy,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放疗至36~38Gy,随后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或小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鼻咽部总剂量为68~70Gy/7周,颈部根治量为60~68Gy,预防量为50~55Gy,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第1周及第5周配合化疗,化疗方案为甲酰四氢叶酸钙200mg/m2,d1-5,氟脲嘧啶500mg/m2,d1-5,顺铂20mg/m2,d1-3。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2%和65.9%,3年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62.4%、50.6%与78.2%、69.2%,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43.5%、32.9%与67.9%、51.3%,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内局部复发和5年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2%、30.6%与32.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步放化疗组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近期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转移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研究三维锥形束CT(3D-CBCT)与四维锥形束CT(4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精确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VAMT放射治疗的101例肺癌患者,根据治疗中扫描模式的不同,将使用3D-CBCT成像的患者纳入3D-CBCT组(45例),将使用4D-CBCT成像的患者纳入4D-CBCT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CT图像校正后分次间摆位误差、肿瘤靶区外放边界、肿瘤内靶区(ITV)体积、靶区计划靶体积(PTV)剂量和危及器官(OAR)心脏受照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CT图像校正后左右(X轴)方向、前后(Z轴)方向摆位误差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5,Z=-2.047;P<0.05),上下(Y轴)方向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两组PTV外放范围均在Y轴方向最大;两组肺上叶肿瘤ITV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D-CBCT组肺中下叶ITV体积明显低于3D-CB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5,P<0.05);4D-CBCT组靶区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  相似文献   
29.
食管癌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评价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216例食管鳞癌病随机分为2个组:(1)常规分割组(CF)110例,方法为2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Gy,30-35分次,6-7周完成;(2)全程加速超分割组(WCAHF)106例,方法为1.5Gy/次,2次/d,间隔6h以上,总剂量51-60Gy,34-40分次,3.3-4.0周完成。结果:CF组和WCAHF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69.8%、20.0%和40.6%、13.6%和33.0%,全程加速超分割组明显优于常规组,2个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放射治疗副反应和并发症2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不明显增加放射治疗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诗苗  江浩  赵家成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19-4221
目的: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的肿瘤适形度与剂量分布。方法:17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常规模拟定位后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维适形计划和虚拟常规计划。对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虚拟常规计划所描述等中心位置、靶区大小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放疗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等中心位置在X、Y、Z轴上分别相差(4.1±2.2)、(3.4±2.3)、(12.5±8.1)mm;射线束观前后方向肿瘤区(GTV)宽常规放疗计划为(2.3±0.5)mm,三维适形计划为(4.4±0.9)mm;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600cGy。常规放疗计划、虚拟常规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GTV100%体积剂量分别为(3567.1±1975.4)、(6294.2±358.5)和(6185.6±364.5)cGy;CTV100%体积剂量分别为(1948.3±1265.2)、(5384.8±671.9)和(5137.8±629.9)cGy;肺V20分别为23%、33%、22%。结论:食管癌常规放疗计划不能满足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而三维适形技术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给食管病变区以足够的照射剂量,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