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目的通过探讨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与方法,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本院采用超声弹道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位肾结石患者进行观察以及护理。结果经过护理,15例患者一季度结石的排静率为100%,结石残留率为2%,术后并发率为0。结论合理地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22.
高度重视医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德教育已成为热门话题,医学院校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应特别重视德育教育,为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白衣战士。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在内容、方法以及理论和实践上都直接面临着新型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挑战,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最重要阵地,因其研究和服务对象的独特性而处于不同价值观念交锋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323.
脂肪累积性肌肉病患者血浆左旋肉碱含量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讨论左旋肉碱测定在脂肪累积性肌肉病 (LSM)诊断及其病因分类和治疗监测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酶学分析法对经肌肉活检证实的 8例LSM病人和其他 9例神经肌肉病病人 ,以及 18名正常对照进行血浆左旋肉碱测定。结果  8例LSM病人的血浆左旋肉碱含量为 (4.4± 2 .5 )mg/L ;9例其他神经肌肉病病人为 (10 .2± 2 .5 )mg/L ;18例正常对照为 (11.8± 2 .9)mg/L。经方差分析 ,LSM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神经肌肉病组相比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血浆左旋肉碱测定是诊断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一种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4.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常见病,常迁延难愈,单纯的西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且费用较高。采用单向中频电中药离子导人治疗本病90例,方法简单,病人容易接受,疗程短,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程序对骨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4个步骤对骨科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使患者知识改变,态度转变,逐步达到行为转变。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6.
戊二酸尿症Ⅱ型所致脂肪沉积性肌肉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青少年发病的戊二酸尿症Ⅱ型迟发型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7例(男5例、女2例)脂肪沉积性肌肉病患者进行尿有机酸、血液游离脂肪酸测定,并通过串联质谱法酯酰肉碱谱分析进一步诊断,对戊二酸尿症Ⅱ型迟发型患者的临床与生化特点、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于9~24岁起病,主因“进行性无力、肌肉酸疼”来院就诊。3例患者曾有心悸、胸闷发作,3例患者曾有间断嗜睡、浅昏迷发作。患者均有轻度肝肿大,4例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肌腱反射消失。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均明显增高,乳酸、丙酮酸、B.羟丁酸不同程度增高,游离肉碱下降,6例出现肝功能异常,3例曾有低血糖、酮症,1例合并轻度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骨骼肌肌肉病理分析均可见明显脂肪沉积,2例患者可见部分肌纤维萎缩。7例患者不饱和脂肪酸癸烯酸-1及十四烯酸-1、中链及长链酯酰肉碱明显增高,符合本病诊断。4例尿2-羟基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2-羟基异戊酸、乙基丙二酸增高,1例为酮症性二羧基酸尿症。治疗以大剂量核黄素为主,治疗初期给予适量左旋肉碱、辅酶Q10和饮食指导,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化异常迅速改善,分别于1~3个月康复。结论青少年起病的戊二酸尿症Ⅱ型迟发型患者常以脂肪沉积性肌肉病为主要表现,核黄素、左旋肉碱疗效显著,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原因不明的疲劳、肌肉无力、心肌酶谱增高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尿有机酸分析、血液脂肪酸分析、肌肉病理分析等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327.
腰椎失稳是指由于脊柱退行性变、医源性手术后等原因所致的腰椎结构不稳定,临床出现腰腿酸痛不适,甚至感觉、运动减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特征。自1998-02~2004-06我们治疗42例病人,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8.
329.
背景 22号染色体q13.3区域的缺失被认为与患者自闭症和智力障碍有关,现认为SHANK3基因是关键基因,但其他基因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贡献并不明确.目的 分析1例自闭症、癫痫且行为异常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201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诊的1例因运动落后、行为异常就诊的6岁8个月男性患儿,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检测染色体变异,查阅数据库并文献分析,明确缺失片段和致病基因的意义.结果 患儿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22号染色体环状改变,CMA发现患儿22q13.3区域存在4.9?Mb微缺失.结论 患儿22q13.3微缺失包含关键基因SHANK3,为明确其病因和遗传咨询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30.
通过制备10批物质基准冻干粉,建立清胃散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以及指标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确定其特征图谱的色谱峰归属及其相似度范围,异阿魏酸、巴马汀和丹皮酚的含量范围以及转移率范围,出膏率范围等各项评价指标,以阐明清胃散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显示,10批清胃散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0.90);进一步比对图谱信息可知,清胃散中共指认特征峰16个,其中5个特征峰来自升麻、5个特征峰来自黄连、2个特征峰来自当归、4个特征峰来自牡丹皮;10批物质基准中异阿魏酸的质量分数为0.10%~0.18%,平均转移率为49.82%±4.02%;巴马汀的质量分数为0.17%~0.31%,平均转移率为15.84%±2.39%;丹皮酚的质量分数为0.41%~0.75%,平均转移率为23.41%±3.23%;10批物质基准的出膏率控制在27%~33%,理论出膏率与实际出膏率之间传递率为86.59%±3.39%。该研究采用特征图谱、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出膏率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经典名方清胃散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科学稳定的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为经典名方清胃散的后续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