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在颅脑盲管伤中 ,由于手术摘除脑深部金属异物对脑组织损伤较大 ,术前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采用徒手逐步定位法 ,应用磁性导针摘除脑内金属异物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 2~ 3 6岁。均因自制火枪走火致伤 ,入院检查 :头部射入口 5例位于前额部 ,3例位于右顶部 ,未发现出口。CT及X线平片显示 :5例脑内各存有 1枚、2例存有 2枚、1例存有 3枚金属异物 ;金属异物为长条状 (平均体积为 0 .92cm× 0 .4 2cm× 0 .2cm)或圆形 (直径 2~ 3mm) ;异物距入口最短 2 .5cm ,最长 1 2cm ,平均 8…  相似文献   
32.
在火器性颅脑盲管伤中,部分伤员因金属异物停留在脑深部或功能区[1,2],给手术取除带来困难。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设计了一套徒手逐步定位法,对颅内异物多方灵活定位,配合磁性导针予以准确取出,现介绍如下。1 方 法1.1 逐步定位法1.1.1 确定异物数目:术前摄标准头颅正侧位X线片和头颅CT,明确颅内异物部位和数目,剃头找出射入口。1.1.2 测定体表投影: 参照CT及X线片显示金属异物的位置和形状,标记出其在头皮OM线上的相应层次,前、后位置由所在的CT层面上分别测出,即异物到前、后颅骨外板的水平距离。异物初步定位后标予铅…  相似文献   
33.
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伤后第1、3、7天的外周血液中DD含量变化。结果:伤后当日患者血浆DD(5.17±0.78)μg·mL~(-1)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伤后3d时DD继续升高(8.83±0.88)μg·mL~(-1),第7天趋于下降(6.06±0.62)μg·mL~(-1);DD升高的幅度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颅脑损伤的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动态检测血浆DD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演变过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的初步研究杨术真,李栓德,林玉梅,孙建功,张华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721004)(陕西宝鸡市解放军第三医院)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临床常见,目前对其血清中胃泌素的变化尚未见详尽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右甲吗喃对创作性脑水肿的防治作用。方法:于大鼠脑损伤前30 min、伤后10 min 及2 h 腹腔注射右甲吗喃(10 mg·kg1) ,伤后6 h 测定半球脑含水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盐水对照组比较,伤前及伤后10 min 治疗组伤侧半球脑含水量下降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而伤后2 h 则无显著差异( P> 0.05) 。伤前与伤后10 min 治疗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结论:右甲吗喃对脑损伤后脑水肿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基因在实验性大鼠颅脑创伤后局部组织中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颅脑创伤后大鼠局部及周围神经细胞中有NOS阳性产物表达并具时程特点,伤后2h平均积分光密度(ODI)较0.5h升高不显著(P0.05),伤后6h、12h、24hODI较0.5h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急性脑损伤后的病理过程中,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被大量合成,可能是造成机体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升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与血浆镁浓度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甲基麝香草酚比色法检测了43 例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血浆镁浓度。结果:重型、中型颅脑损伤后红细胞镁浓度(2.83 mmol/L±0.20 mmol/L) 、(3.01 mmol/L±0.17mmol/L) 均较对照组(3 .21 mmol/L±0.14 mmol/L) 差异显著(P<0.01),轻型组(3.15 mmol/L±0.14 mmol/L)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重型、中型颅脑损伤后血浆镁浓度(0.94 mmol/L±0.13 mmol/L)、(0.81 mmol±0.12 mmol/L) 较对照组(0.74 mmol/L±0.08 mmol/L)差异显著(P<0 .01) ,而轻型组(0.76 mmol/L±0.07 mmol/L)较对照组无差异(P>0 .05)。结论:颅脑损伤后同时检测红细胞、血浆镁浓度对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我们测定了32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颅脑损伤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正常人作了对比观察,对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硫酸镁对急性颅脑损伤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急性颅脑损伤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antrase,NOS)活性的影响,探讨镁离子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采用化学定量法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NO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皮质中的NOS活性在 后30min较对照组升高(P<0.05),2h后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6h开始下降,24h降至基础水平,硫酸镁治疗组在伤后2h,6h,NOS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NOS活性升,以酸镁可通过抑制损伤后NOS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不同类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清除血肿及部分挫伤脑组织后,是否保留骨瓣,以及术前的皮、骨瓣设计主要依据术者的经验来决定.目前,尚没有相应的标准决定是否需要去骨瓣减压.我们总结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2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术中及影像资料与去骨瓣减压和保留骨瓣的相关性,设计了可以量化的评分系统,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9例患者中,男178例,女31例;年龄3~7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3例,工地坠落伤33例,打击伤18例,其他致伤原因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